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

作品数:81 被引量:658H指数:17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哲学宗教
  • 37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篇大学生
  • 15篇中介
  • 14篇中介作用
  • 11篇信度
  • 11篇精神卫生
  • 8篇中文
  • 7篇心理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7篇自我
  • 7篇自尊
  • 7篇量表
  • 6篇中学生
  • 6篇成瘾
  • 5篇手机依赖
  • 5篇自我控制
  • 5篇网络
  • 5篇网络使用
  • 5篇教育
  • 4篇羞耻

机构

  • 55篇佳木斯大学
  • 45篇哈尔滨师范大...
  • 17篇内蒙古民族大...
  • 12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呼伦贝尔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台州学院
  • 3篇绥化学院
  • 3篇通辽市蒙古族...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
  • 2篇通辽实验中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宿迁学院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9篇刘勇
  • 20篇陈健芷
  • 18篇姜永志
  • 16篇赵建芳
  • 10篇杨坤
  • 9篇张守臣
  • 9篇姜梦
  • 8篇白晓丽
  • 7篇阿拉坦巴根
  • 5篇孟庆新
  • 4篇刘秀荣
  • 3篇刘桂芹
  • 3篇杜雨来
  • 3篇许勇
  • 3篇马东华
  • 3篇孙婉
  • 3篇滕召军
  • 3篇李敏
  • 3篇周扬
  • 3篇王海霞

传媒

  • 23篇中国临床心理...
  • 12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办公室业务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教书育人(高...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经济师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山西农经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适应能力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自我认同与心理和谐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是否在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认同量表、心理和谐问卷和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问卷对20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适应、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适应与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适应、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自我认同、心理和谐分别中介了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结论: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在社会适应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陈中永
关键词:社会适应自我认同心理和谐
无聊倾向与怀旧的关系: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无聊是个体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由于当前活动或环境与个体的内部标准不匹配所致,体验到包括焦躁不安、缺乏刺激、缺乏挑战、缺乏意义或目的等,能激发个体产生试图改变当前情境的动机和行为。意义感包括存在和寻求意义两个维度,是整合...
陈健芷刘勇
关键词:怀旧
基于创新角度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
根据近几年大学生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可见,一些大学生因心理扭曲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颇多。而且据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也尤为重视。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创新角度下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杨坤刘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认知失败问卷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修订认知失败问卷(Cognitive Failures Questionnaire,CF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调查了112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014份,用以评定CFQ中文版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另用日常记忆问卷、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Conners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评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在163名大学生中检验效标关联效度。1个月后随机选取104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CFQ中文版包括干扰、记忆、人际失误、运动协调和人名记忆5个因子,共25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2.201,CFI=0.902,TLI=0.892,RMSEA=0.052,SRMR=0.045);问卷总分与日常记忆、无聊倾向、注意缺陷多动倾向、神经质的相关系数在0.41~0.50之间,与责任心的相关系数为-0.31;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6、0.83和0.87。女生在问卷总分及干扰、记忆、人际失误和运动协调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结论:CFQ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评估大学生的认知失败倾向。
周扬陈健芷刘勇王湃朱丽娟彦廷鹤
关键词:信度大学生
大学生冲动性在无聊倾向与进食行为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进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从黑龙江省2所大学方便抽取的9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进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5.48,6.70,6.14,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42,0.89,P值均>0.05)。无聊倾向与冲动性、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限制性进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冲动性与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间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4.89%,47.29%。结论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行为产生影响。
孟庆新刘勇杨坤
关键词:精神卫生饮食习惯
手机移动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被引量:3
2016年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社会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移动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价值体系的发展。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促进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姜永志白晓丽王海霞阿拉坦巴根刘勇
关键词:社会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社交网站社会比较自尊水平
无聊倾向与怀旧的关系: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无聊是个体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由于当前活动或环境与个体的内部标准不匹配所致,体验到包括焦躁不安、缺乏刺激、缺乏挑战、缺乏意义或目的等,能激发个体产生试图改变当前情境的动机和行为。意义感包括存在和寻求意义两个维度,是整合...
陈健芷刘勇
关键词:怀旧
文献传递
囤积行为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会排斥、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的多重序列中介作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考察社会排斥、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在大学生囤积行为与抑郁之间的多重序列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囤积量表修订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人际需求问卷和Beck抑郁量表第二版对6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囤积行为、社会排斥、归属受挫、累赘感知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排斥在囤积行为与抑郁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3)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在囤积行为对抑郁的影响中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4)社会排斥、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在囤积行为与抑郁之间起多重序列中介作用,其中介路径为囤积行为→社会排斥→归属受挫→抑郁和囤积行为→社会排斥→累赘感知→抑郁。结论:囤积行为不仅对大学生的抑郁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社会排斥、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的多重序列中介路径产生间接影响。
刘勇马东华杜雨来刘秀荣赵建芳张守臣
关键词:社会排斥抑郁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2016年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繁,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手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的滞后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等客观因素与大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个体人格特质的差异、自尊和自我控制感的缺失及从众和攀比心理等自身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预防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必须要多管齐下,社会应高度关注大学生手机依赖,学校需制定相关的措施,父母应采取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同时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手机依赖。
姜梦石凌云赵建芳刘勇
关键词:手机依赖教育对策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黑龙江省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共457名为受测群体,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MPATS)、自尊问卷(SE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共...
刘勇陈健芷王佳宁
关键词: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