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昌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心脏
  • 1篇心病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戊乙奎醚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诱导期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案
  • 1篇置换术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机构

  • 4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王伟昌
  • 2篇张岳农
  • 2篇陈枝
  • 1篇廖亿粦
  • 1篇林伟雄
  • 1篇涂洁琼
  • 1篇邬文伟
  • 1篇张伟强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推注0.02 mg/kg盐酸戊乙奎醚,体外循环预充液加入0.04 mg/kg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时推注等量生理盐水,体外循环预充液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开始后1 h(T3)、CPB开始后1.5 h(T4)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的IL-6、TNF-α、RI和P(A-a)D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间点的IL-6、TNF-α、RI和P(A-a)DO2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的保护作用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张岳农涂洁琼邓靖单陈枝王伟昌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
右美托咪定对先心病患儿麻醉诱导期产生的影响
2019年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麻醉诱导期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纳入此次研究的58例先心病矫治术患儿均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患儿在入组后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在给药后15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率指标在给药后12 min和给药后15 min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插管前、插管时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插管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缓慢维持注射对先心病患儿起到了有效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复合静脉全麻实施气管插管,有效地减少了因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王伟昌张伟强陈枝邓靖单林伟雄张岳农廖亿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自控镇痛方案对足月初产妇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方案对足月初产妇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某院分娩的172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硬膜外分娩方案分为对照组(n=90)和试验组(n=82)。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试验组采用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PCA方案。比较两组产程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娩镇痛时间、PCA按压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情况、分娩后不同时间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镇痛前后VAS评分、分娩镇痛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实际/有效PCA按压次数、麻醉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分娩后1个月、3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足月初产妇的分娩过程,常规镇痛方案与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PCA方案的镇痛效果较为接近,但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PCA方案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更低,有望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曾祥鑫罗荣王伟昌胡永和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产妇自控镇痛麻醉药物
彩超引导下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应用乳腺癌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全麻组各50例。全麻组采用插管全麻,神经阻滞组在插管全麻的基础上,采用彩超引导下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治疗后观察评估两组麻醉效果、术中各时间点收缩/舒张压、心率及脑电双频指数、术后VAS评分。结果:神经阻滞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阻滞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不同时刻比较无差异(F_(时刻)=1.432,P=0.234),组间比较存在差异(F_(组别)=5.639,P=0.020),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_(时刻×组别)=5.840,P=0.018);两组不同时刻收缩压比较存在差异(F_(时刻)=3.053,P=0.039),组间比较存在差异(F_(组别)=5.639,P=0.020),变化趋势无差异(F_(时刻×组别)=0.756,P=0.495);两组不同时刻心率比较存在差异(F_(时刻)=4.057,P=0.020),组间比较存在差异(F_(组别)=5.921,P=0.017),变化趋势无差异(F_(时刻×组别)=1.406,P=0.248);两组不同时刻脑电双频指数比较无差异(F_(时刻)=0.814,P=0.454),组间比较无差异(F_(组别)=0.409,P=0.524,变化趋势无差异(F_(时刻×组别)=1.595,P=0.203)。结论:彩超引导下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中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较低。
邬文伟王伟昌朱海坤丘妙玲薛玲玲
关键词:彩超乳腺癌手术麻醉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