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俊成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栓
  • 8篇静脉血
  • 8篇静脉血栓
  • 7篇静脉
  • 6篇深静脉
  • 6篇深静脉血栓
  • 6篇下肢深静脉
  • 6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血栓形成
  • 4篇置管
  • 4篇置管溶栓
  • 4篇溶栓
  • 4篇下肢
  • 4篇静脉血栓形成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血小板
  • 2篇急性下肢
  • 2篇急性下肢深静...

机构

  • 9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澳门仁伯爵综...

作者

  • 9篇李大林
  • 9篇赵俊成
  • 8篇齐浩山
  • 7篇张鲲
  • 7篇颜京强
  • 6篇陈允惠
  • 1篇兰巧玲

传媒

  • 5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植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行血栓抽吸、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一期或后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一期血栓清除率80%~100%。17例患者中13例患者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患者一期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PTAS。术后CDT置管时间平均(5.2±1.3)天,较单纯CDT置管时间[平均(7.3±1.8)天]缩短。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能够安全、迅速、有效清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联合CDT治疗能够更彻底清除血栓,缩短溶栓时间,是治疗急性LEDVT的新型有效方法。
陈允惠赵俊成张鲲颜京强齐浩山李大林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复发并累及双肾动脉的巨大破裂腹主动脉瘤一例被引量:4
2021年
患者男性,81岁,主因“腹部搏动感半年,加重伴腹痛1个月”于2020年9月24日入院。患者17年前发现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髂动脉Y形人工血管置换,半年前出现腹部压迫感及肿块搏动感,近1个月症状加重,伴腹部隐痛,故于我院门诊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体检:腹软,于脐周和脐上扪及搏动性肿块,大小约10 cm×15 cm,轻压痛,双股动脉搏动可扪及。实验室检查:肌酐112.87μmol/L,尿素8.17 mmol/L。
齐浩山张鲲李大林赵俊成冯睿
关键词:搏动性肿块人工血管置换髂动脉腹主动脉瘤脐周双肾动脉
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AngioJet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的72例(72条肢体)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行PMT治疗,42例行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Ⅲ级溶栓49例(68.05%),Ⅱ级溶栓20例(27.78%),Ⅰ级溶栓3例(4.17%);35例合并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者,置入髂静脉支架34例,术中并发髂静脉破裂出血1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患者的PTS发生率分别为1.41%(1/71)、3.57%(2/56)、4.55%(2/44)及20.00%(3/15);术后1年和2年,随访患者的髂股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6.36%(38/44)和80.00%(12/15),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23/23)和87.50%(7/8)。结论机械吸栓辅以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颜京强陈允惠张鲲齐浩山赵俊成李大林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肢
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长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集患者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过程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差异。结果短期效果中,治疗组第3天的疼痛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水肿消退、血栓溶解程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长期结果中,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Villalta评分在6、12、24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在早期能较快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疼痛症状,促进血栓溶解,长期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大林齐浩山颜京强张鲲陈允惠赵俊成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致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找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有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手术、肿瘤、创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卧床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分析DVT致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兰巧玲李大林齐浩山颜京强张鲲陈允惠赵俊成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致病因素
抗血小板治疗和下腔静脉血栓大鼠静脉管壁慢性炎症的关系
2024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并予氯吡格雷干预,探究其对静脉管壁血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0 mg/kg)干预组、高剂量(3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干预组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低、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予以氯吡格雷10 mg/kg、30 mg/kg灌胃,每天1次,7天后取大鼠下腔静脉组织进行Masson染色、CD115免疫组化染色和CD41-CD115免疫荧光双染。结果:各组纤维化面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2.0, P < 0.01),各组CD115荧光强度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 314.7, P < 0.01),各组CD41-CD115双阳率差异有显著性(F = 147.3, P < 0.01);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比例、CD115荧光强度表达、CD41-CD115双阳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氯吡格雷低、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氯吡格雷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干预组(P < 0.05)。结论:深静脉血栓环境下,大鼠下腔静脉管壁血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纤维化程度升高,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降低炎症、缓解管壁纤维化。
王立宝赵俊成李大林
关键词:静脉血栓
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相关血栓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动静脉血栓伴有HITT的新发Ⅱ型HI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上升水平和时间、D-二聚体水平变化;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血栓复发及吸收情况。结果与HIT发生前比较,HIT发生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经利伐沙班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点(HIT发生前、HIT发生后,以及治疗5 d后、10 d后、1个月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1例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未出现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延伸或复发,未发生主要和次要出血并发症。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完全再通率为76%(16/21),部分再通率为24%(5/21)。结论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HIT及HITT后口服利伐沙班替代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HIT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齐浩山赵俊成李大林颜京强梁刚柱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利伐沙班肝素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
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探索
2021年
目的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MT组27例,给予AngioJet吸栓或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CDT组21例,给予单纯置管溶栓。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效果及后期随访效果。结果PMT组的血栓清除率(90.21±17.28)%明显高于CDT组(75.65±27.59)%,尿激酶用量显著降低[(105.45±126.34)万U比(345.87±118.38)万U],住院时间[(6.72±1.88)d比(8.82±2.97)d]和卧床时间[(2.90±2.71)d比(5.40±2.06)d]也明显缩短,两组均无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次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CDT组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随访,PMT组患者12和24个月PTS的Villalta评分优于CDT组。结论术后时间>1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ngioJet机械吸栓和单纯置管溶栓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出血风险低。结合AngioJet机械吸栓的方案,可显著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血栓清除率高,并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制动时间,后期随访Villalta评分低,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齐浩山赵俊成张鲲李大林陈允惠颜京强黄树杰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5年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经置管溶栓治疗的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置管溶栓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65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没有无效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和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79%、6.67%、22.22%,均为轻中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未出现重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李大林颜京强张鲲陈允惠齐浩山赵俊成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肢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