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强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病原
  • 3篇分离物
  • 3篇病毒
  • 2篇淀粉
  • 2篇毒病
  • 2篇芽胞
  • 2篇芽胞杆菌
  • 2篇抑菌
  • 2篇抑菌谱
  • 2篇植株
  • 2篇生防菌
  • 2篇生防菌剂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肥
  • 2篇全基因
  • 2篇全基因组序列
  • 2篇全基因组序列...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肥

机构

  • 17篇北京农学院
  • 2篇中国海关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植物保...
  • 1篇深圳华大基因...
  • 1篇北京市林业果...

作者

  • 17篇李永强
  • 7篇尚巧霞
  • 7篇任争光
  • 5篇魏艳敏
  • 5篇赵晓燕
  • 2篇刘正坪
  • 2篇陈勇
  • 2篇万平
  • 2篇杨凯
  • 2篇张伟
  • 1篇刘丽
  • 1篇陈玲
  • 1篇李奕松
  • 1篇赵晓燕
  • 1篇韩成贵
  • 1篇赵波
  • 1篇陈柳
  • 1篇马燕明
  • 1篇张运
  • 1篇谢梦娇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北京农学院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蚕豆萎蔫病毒2号北京玫瑰分离物的鉴定
2024年
为明确引起北京怀柔玫瑰黄化、矮缩的病原,采用小RNA测序和反转录PCR对玫瑰病叶进行鉴定和分析。小RNA测序表明该病害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的侵染有关。根据深度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基因组RNA1和RNA2分别为5903和3535 nt。基于RNA1和RNA2 CP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BWV2-Rose RNA1与中国沈阳藜分离物BBWV2-CN:SY:Chenopodium album(MN786954)聚为一支,BBWV2-Rose RNA2与中国沈阳藜分离物BBWV2-CN:SY Chenopodium album(MN786955)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根据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的分类标准,该病毒是BBWV2的一个分离物。
梁宇卿孙春辉邓丛良史喜菊种焱李永强
关键词:玫瑰
牡丹病毒病研究进展
2024年
笔者纠正了“3种牡丹(芍药)病毒”的过时观点,统计、分析了国际上共计17种病毒侵染牡丹、芍药的情况,回顾了国内学者对牡丹、芍药病毒病的研究成果,包括对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侵染、为害牡丹、芍药的调查,近年来新发现的牡丹卷叶相关病毒(peony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PLRaV)等多种侵染牡丹、芍药的新病毒,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等已知病毒侵染牡丹、芍药的寄主新纪录,利用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技术研究牡丹、芍药基因功能等一系列研究。目前国内牡丹病毒病基础研究仍然存在多方面不足,如国家级课题专项资助机会少,对传统牡丹、芍药栽培中心病毒病发生本底情况不明,对病毒侵染、传播机制研究不深入等;在病毒病检测与诊断技术应用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如基层的技术人员对病害诊断知识更新不及时,对病毒病的分子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不全面。由此提出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开展全国范围的牡丹病毒病普查、开始牡丹病毒病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有益建议。
李菁博李心竹李永强高岚周明洁
关键词:芍药烟草脆裂病毒
鸢尾重花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鸢尾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既是观赏花卉又可以作为香料和药物的原材料.和其他多年生植物一样,鸢尾也容易被病毒侵染,比如鸢尾轻花叶病毒(Iris mild mosaic virus,IMMV),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
李永强尚巧霞任争光赵晓燕魏艳敏刘正坪
用于组培苗筛查的培养盒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组培苗筛查的培养盒,盒体包括第一层体以及第二层体,第一层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层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盒盖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盒盖可以与第一层体扣合或盒盖与第二层体扣合,第一层体可以...
尚巧霞李永强任争光褚明昕魏艳敏韩成贵
文献传递
叶类蔬菜叶片采集保鲜盒
本实用新型的叶类蔬菜叶片采集保鲜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配合的盒盖,盒体的侧壁的厚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盒体的侧壁的上端向盒体的内部倾斜,以使盒体的盒口由下向上逐渐收缩,盒体的侧壁的上端伸入盒盖的内部,以通过盒盖使盒体密封。...
尚巧霞任争光李永强卢蝶赵晓燕李佳霖
文献传递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microRNA全基因组鉴定与比较分析
2016年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系统鉴定对于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栽培小豆京农6号(JN6)和野生小豆CWA1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深度miRNA测序。系统鉴定和注释这2个物种的miRNA,并分析了其miRNA种类的异同、表达量的差异和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别。鉴定出了JN6和CWA108共有和特有的miRNA,明确了它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以及这些特有和差异miRNA的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异,发现可能和抗病与抗逆途径相关。
马燕明陈春海杨凯李奕松赵波李江李永强万平
关键词:MIRNA
课程思政在植物病原物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2年
专业课程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了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以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植物病原物生物学为例,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意义、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等,并对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高校教师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赵晓燕任争光李永强高坦坦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被引量:28
2015年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张阳刘正坪魏艳敏尚巧霞李永强赵晓燕
关键词:草莓根腐病病菌分离病菌鉴定
数字切片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为提高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切片技术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优势,包括提高学习效率,多维度认识病原,激发学习兴趣,改进评价体系,以及促进共享交流。同时,对数字化切片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基于数字切片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实验课考核提供了新的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石芮竹李永强高坦坦任争光闫哲
关键词:数字切片植物病理学显微镜实验教学
侵染牡丹的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前期在北京地区种植的牡丹中检测到了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并获得了1个ASGV牡丹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为分析侵染牡丹的ASGV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已报道的118个ASGV基因组全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重叠(overlapping)RT-PCR和cDNA末端序列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9个ASGV牡丹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共计10个ASGV牡丹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成对比对的核苷酸一致性为81.9%~97.6%,与其他物种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为80.8%~91.2%。序列分析表明ASGV牡丹分离物的分子多样性主要位于多聚蛋白的保守结构域Mtr和P-Pro之间以及RdRp与CP之间。用127个ASGV基因组全序列进行重组分析,5个牡丹分离物被鉴定为重组体,其中1个重组体的重组亲本来源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寄主植物。用79个非重组的ASGV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ASGV牡丹分离物与ASGV苹果、梨和柑橘等分离物共同聚类到第Ⅰ组,且ASGV牡丹分离物聚到不同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侵染牡丹的ASGV具有遗传多样性,重组可能是导致其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因素。
陈玲郭铖贾安宁邓丛良种焱史喜菊李永强
关键词:苹果茎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系统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