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娜 作品数:9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芪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证的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LC-MS技术获得大鼠血清代谢指纹谱。应用模式识别分析研究各组大鼠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筛选鉴定出疾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相关通路,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结... 刘阿娜 于瑞雪 王焕军 蒋海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大鼠肝脏的脂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从脂质组学层面揭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发病机制。方法:高血压大鼠灌服附子汤复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采集正常组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大鼠肝脏脂质的代谢物信息,寻找与肝阳上亢证密切相关的差异性脂质生物标志物。结果:共鉴定出9种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其中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神经酰胺、胆固醇酯上调,磷脂酰丝氨酸下调,主要涉及体内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代谢通路。结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发生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等脂质代谢物可能是中医证候中肝阳上亢证的物质基础。 朱宗敏 王焕军 于瑞雪 张世明 刘阿娜 蒋海强 李运伦关键词:高血压 肝阳上亢证 肝脏 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四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SD)测定黄芪中四种皂苷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载气流速1.2 L/min,漂移管温度105℃。结果: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的含量分别为4.40 mg/g、0.28 mg/g、1.42 mg/g、1.31 mg/g,四种皂苷分别在0.476~5.712μg、0.139~8.340μg、0.434~6.944μg、0.392~4.70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2.25%、0.81%、2.52%、2.3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4%、98.96%、103.27%、100.3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黄芪四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崔雪莹 刘阿娜 陈迩东 蒋海强 容蓉关键词:HPLC-ELSD 皂苷 UPLC法同时测定钩藤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钩藤提取物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5 mmol/L醋酸铵缓冲液(0.01%氨水调p H=9)(A)-甲醇(B)-乙腈(C)三元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4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在2.97~296.67μg/m L、1.31~450.00μg/m L、1.58~433.33μg/m L、1.28~438.33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3~0.9995;各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34%~101.85%,RSD≤2.65%。钩藤提取物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分别为23.48、6.19、6.73、9.22μ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便于操作,可用于同时测定钩藤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邓岳 刘阿娜 王小明 周洪雷 李运伦 蒋海强关键词:钩藤碱 异钩藤碱 黄芪黄酮干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7 2017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正常大鼠、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及黄芪黄酮组分干预后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获取大鼠血浆代谢图谱,研究黄芪黄酮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加负重游泳力竭建立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模型,选择Halo 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甲酸-水与0.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测定大鼠血浆样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造模前后大鼠血浆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及显著性分析等筛选对分组贡献最大的差异标志物及相关通路,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芪黄酮组代谢轮廓异于模型组,而接近于正常组,共鉴定出了包含甘油磷脂类、鞘酯类、氨基酸类等在内的1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主要涉及体内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黄芪黄酮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后,宏观指标(如体重、自主活动)和微观指标(如代谢标志物、血脂)均明显回调,表明黄芪黄酮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肪代谢等途径而发挥健脾利水作用。 刘阿娜 赵文晓 巩丽丽 于瑞雪 崔宁 陈迩东 季旭明 王世军 蒋海强关键词:代谢组学 小花鬼针草化学成分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小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的定性表征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柱为HALO C18(150 mm×3.0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采用化学成分数据库构建-液质数据采集-数据库检索-质谱数据验证的方法鉴定主要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小花鬼针草化学成分18种,主要包括Chalcone,α,3,2’,4’-tetrahydroxy-2'-O-β-D-glucopyranosyl、Rutin、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和Chlorogenic acid、3,4-Di-Ocaffeoylquinic acid、3,5-Di-O-caffeoylquinic acid等有机酸类。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能够有效鉴定小花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 李胜峰 刘阿娜 蒋海强 张玲 周洪雷关键词:小花鬼针草 化学成分 黄芪皂苷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求黄芪皂苷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共鉴定11个生物标志物,其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淀粉与蔗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结论黄芪皂苷组分可能通过干预溶血磷脂酰胆碱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减少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肠道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对脾虚水湿不化证起到治疗作用。 刘阿娜 崔宁 赵文晓 陈迩东 季旭明 王世军 蒋海强关键词:黄芪皂苷 代谢组学 脂肪代谢 HPLC–TOF–MS分析泽泻提取物中三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16 2015年 分析和鉴定泽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釆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用全扫描方式获得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Agilent Mass 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软件、PCDL、数据库和参考文献,总结已知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对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泽泻提取物中共鉴定了22种三萜化合物。实验结果为泽泻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邓岳 刘阿娜 王小明 周洪雷 李运伦 蒋海强关键词:泽泻 三萜类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天麻降血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天麻干预前后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天麻组(2 mL/200g天麻提取液),每组7只,另取7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离、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组大鼠的宏观体征改善,治疗2、4周收缩压下降(P<0.01)。正常组、模型组、天麻组的代谢谱明显分开,模型稳定性良好。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组整体代谢模式和个体代谢物发生改变,鉴定出潜在生物标志物27个,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结论天麻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炎症物质的释放有关。 王焕军 杨雯晴 于瑞雪 陈振山 刘阿娜 蒋海强 李运伦关键词:天麻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代谢组学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