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飞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评价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不同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的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方法:将10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A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B组)和开腹直肠前切除组(C组),分别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时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进行肛门功能评价。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A组降低的程度最大(P<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组患者结肠末端肛管收缩和抑制反射阳性率在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期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肛肠功能影响最小,术后恢复更快,推荐临床使用。
- 孙威海宋新飞
- 关键词:直肠癌肛肠动力学
-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102例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环形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与对照组的96.0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术与外剥内扎术均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有效方法,但PPH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宋新飞
- 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究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05例,按照患者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在直肠癌保肛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直肠癌保肛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肛门功能评价,包括向量测压、Saito功能问卷、Wexner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最大肛门静息压、最大肛门收缩压、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术后3个月、6个月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时间点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排便频率、连续Wexner评分、排便截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排便紧迫感发生率、止泻药物使用率、护垫应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分辨排便排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率低于对照组[18.0%(6/33)比44.0%(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前应加以考虑。
- 宋新飞孙威海
-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术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
- 地奥司明片和云南白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和云南白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奥司明片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两组术后7 d创口出血、水肿、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4 d创口出血、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肉芽组织生长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创口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7 d、14 d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时刻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32±1.29)d,低于对照组(21.47±1.50)d,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与云南白药治疗肛肠手术后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术后水肿及疼痛的发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地奥司明片的治疗效果较佳。
- 黄蓓宋新飞
- 关键词:地奥司明片肛肠病术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