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云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3篇手术
  • 2篇植骨
  • 2篇入路
  • 2篇少年
  • 2篇术后
  • 2篇青少年
  • 2篇椎体
  • 2篇后路
  • 2篇脊柱
  • 1篇单节段
  • 1篇单节段固定
  • 1篇胸腰椎
  • 1篇腰椎手术
  • 1篇腰椎手术患者
  • 1篇腰椎峡部
  • 1篇腰椎峡部裂
  • 1篇引流
  • 1篇引流量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8篇黄云飞
  • 6篇郝定均
  • 3篇吴起宁
  • 2篇何立民
  • 2篇王晓东
  • 2篇孟羿彬
  • 2篇赵勤鹏
  • 2篇刘继军
  • 2篇贺宝荣
  • 2篇刘团江
  • 2篇李涛
  • 2篇张正平
  • 2篇张嘉男
  • 2篇贺欣
  • 1篇杨光
  • 1篇闫亮
  • 1篇惠华
  • 1篇王文涛
  • 1篇王宇飞
  • 1篇宋宗让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半椎体切除联合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严重僵硬先天性侧后凸畸形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比较应用单纯半椎体切除术(HR)和半椎体切除联合楔形截骨术(HRWO)治疗青少年严重僵硬先天性侧后凸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估HRWO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2-12采用HRWO治疗的青少年严重僵硬的先天性侧后凸畸形13例(HRWO组),并与同期采用HR治疗的12例(HR组)进行比较。分析2组术后侧弯矫正率、侧弯矫正损失率、后凸矫正率、冠状面失代偿、矢状面不平衡、SRS-24问卷得分。结果 HRWO组术后侧弯矫正率高于HR组,侧弯矫正损失率低于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WO组术后后凸矫正率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不平衡5~15 mm,平均13 mm;术后矫正率53.6%。HRWO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不平衡0~12 mm,平均10 mm;术后矫正率68.8%。HR组末次随访时SRS-24问卷得分89~104分,平均101分;HRWO组末次随访时SRS-24问卷得分90~108分,平均104分。HRWO组末次随访时一般活动和功能较HR组改善明显。结论 单纯后路HRWO术治疗青少年严重僵硬先天性侧后凸畸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在畸形矫正上明显优于单纯HR手术。
刘仲凯郝定均贺宝荣惠华胡慧敏黄云飞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楔形截骨青少年
峡部植骨修补联合临时单节段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是消除疼痛,达到峡部充分的骨性融合。目的:观察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双侧峡部断裂,其中无滑脱型20例,Ⅰ度滑脱12例。内固定前行腰椎X射线、CT及MRI检查,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行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MacN ab评价疗效。内固定后随访行腰椎CT检查观察患者峡部植骨愈合情况。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观察患者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峡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4个月;(2)所有患者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P<0.05)。(3)取出内固定后,观察发现临时固定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保留,MRI检查示固定节段的相邻椎间盘信号均较内固定前无明显改变;(4)结果说明,峡部修补单节段椎弓根钉棒临时固定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峡部骨性愈合确切,临时固定可有效避免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产生。
屈巍黄云飞宋宗让吴起宁王宇飞
关键词:单节段固定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15.0)岁。病灶累及椎体数目均为单节段。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终末随访时行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X线及CT检查,评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治愈及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0~140 min,平均(122±15)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平均(482±118)mL。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13例术前存在持续发热的患者,术后10d均未再出现明显发热。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18.6±5.7)个月。术后10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60±0.89)分改善至(2.40±0.63)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1.70±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4)分改善为终末随访时(12±5)分。末次随访未见布氏杆菌原位复发且所有患者植骨均成功融合。结论对于单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单纯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较小的创伤加快疾病的恢复、重建病椎的稳定性。
贺欣张嘉男刘继军王文涛孟羿彬黄云飞王欣文吴起宁郝定均
关键词: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后路手术治疗
氨甲环酸浸渍明胶海绵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腰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逐渐得到重视,但如何减少术后引流量较大导致的输血及住院时间延长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浸渍可吸收明胶海绵局部止血对腰椎多节段手术患者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双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80例。在关闭切口前随机将浸有氨甲环酸的明胶海绵应用于腰椎显露伤口中(试验组)或不做该止血措施(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终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入院人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共73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试验组35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中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平均总引流量、引流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13±127]ml vs[329±152]ml,[2.5±0.3]d vs[3.5±0.3]d,[3.1±0.7]d vs[4.1±0.7]d,P<0.05)。两组病例在出院后30 d内未出现局部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未发现因相关并发症再入院者。结论:腰椎多节段手术中采用氨甲环酸浸渍可吸收明胶海绵止血可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长。
张嘉男刘继军贺欣孟羿彬黄云飞吴起宁高林杨光郝定均
关键词:氨甲环酸明胶海绵腰椎手术引流量
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OVCF椎体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PVP治疗的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侧组(n=52,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和双侧组(n=44,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利用有限元分析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模型L_(1)椎体上终板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椎弓根入路模型L_(1)椎体上终板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分别是双侧椎弓根入路模型的1.17、1.13倍。单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骨水泥用量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椎体高度大于术前,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椎体高度小于术后3 d,后凸Cobb角大于术后3 d(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腰椎OVCF在维持骨折椎体上终板生物力学效果、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椎体功能、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和稳定椎体方面作用接近,但前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安全性更高。
杨立锋黄云飞胡万彪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生物力学
护理学员临床实习中的T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实习前后的测试成绩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8周后实验组学员理...
张正平何立民刘团江王晓东黄云飞李涛赵勤鹏郝定均
关键词:TBL护理教育
后踝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 研究固定后踝骨折块所选择的手术入路对于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预后的影响,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块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9例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
张正平何立民刘团江王晓东黄云飞李涛赵勤鹏郝定均
关键词: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预后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持续性冠状面失衡(persistent coronal imbalance,P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后路脊柱融合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112例Lenke5C型AI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2年的冠状面平衡状态分为PCI组和非PCI组。PCI定义为术后冠状面失衡持续时间≥2年。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各项冠状面参数和矢状面参数;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评分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病人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2例病人中,50例(44.6%)术后发生即刻冠状面失衡,其中12例(10.7%)冠状面失衡持续至术后2年。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比值比(odds ratio,OR)=1.8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7~2.132,P=0.001]、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OR=1.308,95%CI:1.041~2.015,P=0.016)、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OR=2.291,95%CI:1.120~4.719,P=0.001)、术前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倾斜角较大(OR=2.141,95%CI:1.491~3.651,P=0.011)、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OR=5.512,95%CI:4.531~6.891,P=0.001)是发生PCI的独立危险因素。PCI组术后2年SRS-22量表满意度和总分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前胸弯柔韧性较差、术前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较大、术前LIV倾斜角较大和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是预测PCI的重要参数。PCI对Lenke 5C型AIS病人后路脊柱融合术后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高翔成都金鹏黄云飞王江李帅郝定均闫亮贺宝荣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