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乐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位置
  • 2篇透光法
  • 2篇气管
  • 2篇气管导管
  • 2篇气管导管位置
  • 2篇颈部
  • 2篇管位
  • 1篇导管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听诊法
  • 1篇气管镜
  • 1篇气囊
  • 1篇纤维支气管
  • 1篇纤维支气管镜
  • 1篇刻度
  • 1篇呼气末
  • 1篇呼气末二氧化...

机构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齐乐
  • 1篇翁浩
  • 1篇刘荣
  • 1篇李寿春
  • 1篇吕少君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法和颈部透光法判断气管内导管位置准确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法和颈部透光法判断气管内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后,由同一位插管者将两根相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分别插入患者的气管和食道,插入深度相同。由2名不同年资的麻醉医师分别使用听诊法、PETCO2法、颈部透光法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判断,每次测试的导管(气管内或者食道内)和方法均按照随机数字表选择。高年资医师测试后再由低年资医师按照同样方法测试相同的导管。记录2名医师用不同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正确和错误例数。结果高年资和低年资两组医师对60例患者共实施180次判断,气管内90次,食道内90次;整体上高、低年资医师用3种方法判断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无差异〔96.7%(174/180)比92.2%(166/180),χ2=3.500,P=0.057〕。使用听诊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时,高年资医师正确率高于低年资医师(95.0%比78.3%,χ2=5.786,P=0.013);运用PETCO2法判断时,不同年资医师均能准确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准确率均为100%;使用颈部透光法判断时,高年资医师误判3例(正确率为95.0%),低年资医师误判1例(正确率为98.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250)。颈部透光法判断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听诊法(χ2=7.563,P=0.004)。听诊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80.0%,颈部透光法分别为96.7%、93.3%,PETCO2法均为100%。结论 PETCO2法能准确判断麻醉后气管导管是否误入食道,优于听诊法和颈部透光法;颈部透光法判断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的效果优于听诊法,且不受临床经验的影响;听诊法
齐乐刘荣唐恩辉李寿春金俊何喜欢吕少君翁浩
关键词:听诊法气管导管位置
4种方法确定气管导管位置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颈部透光法与导管厘米刻度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确定气管导管插入位置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3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进行全麻经口插管的成人患者,麻醉诱导后直接用喉镜插入导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30),分别采用导管厘米刻度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支镜法和改良颈部透光法(将自制光纤引导红色激光导管定位器用于导管定位)确定导管位置。插管时各组患者依次采用屈曲位、中立位、后仰位,测量3种头颈位时导管顶端至隆突和气囊后缘至声门的距离;记录各组导管位置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气囊后标记线法确定导管位置的30例患者中有6例在直接喉镜下未见到声门,未能完成定位;其他3种方法均按照要求完成定位。①患者由屈曲位变为后仰位时,隆突一管尖距离逐渐延长,而气囊一声门距离逐渐缩短;当患者处于屈曲位和后仰位时,导管厘米刻度法测量隆突-管尖距离较纤支镜法明显缩短(em:1.44±1.14比2.11±0.54,3.01±1.18比3.80±0.71,均P〈0.05),也较改良颈部透光法略有缩短(om:1.44±1.14比1.93±0.81,3.01±1.18比3.45±O.91,均P〉0.05);当患者处于中立位、后仰位时,导管厘米刻度法测量气囊-声门距离较改良颈部透光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支镜法明显延长(em:3.07±1.08比2.28±0.76、2.29±0.90、2.49±0.86,2.64±0.94比1.82±0.72、1.81±0.94、2.02±0.91,均P〈0.05)。与纤支镜法比较,改良颈部透光法在3种体位下测量的隆突-管尖和气囊-声门的距离均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齐乐刘荣李寿春吕少君翁浩
关键词:气管导管位置纤维支气管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