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思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度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和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60例。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量(P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V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V50)、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V25)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的变化。结果:单独治疗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PEF、V7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PEF、V75、V50、MM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较,联合治疗组FVC、FEV1、PEF三个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改善轻度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 刘莎符州龚财惠宋思思谭利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钠儿童
- 不同浓度TGF-β1对肺泡II型细胞系MLE-12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探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TGF-β1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II)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小鼠肺泡II型细胞系MLE-12,随机分为:对照组(0 ng/mL)、低浓度组(0.1 ng/mL)、中浓度组(1 ng/mL)和高浓度组(10 ng/mL)。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及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各组12,24,48,72 h细胞形态变化、AECII标记(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及成纤维细胞标记(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TGF-β1干预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升高,AECII逐渐由鹅卵石样变成纺锤体形状,获得成纤维细胞样外观。蛋白水平,AECII标记SP-B表达逐渐减弱,成纤维细胞标记FSP-1表达逐渐增强,48 h中浓度组及24 h高浓度组两者可见明显的共表达,同时,其SP-B mRNA表达较同时间对照组下调,而FSP1 mRNA表达较同时间对照组上调。低浓度组各时间点上述表现不明显。TGF-β1促使AECII向成纤维细胞转化(EMT),且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刘芳君宋思思邓春郭春宝符州刘恩梅刘莎谭利龚财惠
- 关键词:TGF-Β1肺泡II型细胞间质细胞表型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 目的对比丙酸氟替卡松单独治疗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度哮喘患儿120例,随即分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单药治疗组,n=60)和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
- 刘莎符州龚财惠宋思思谭利
- 不同病程的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特点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哮喘专科门诊随访的哮喘缓解期患儿33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14岁,按哮喘病程分为1~<2年组、2~<3年组、3~<4年组、≥4年组,所有患儿行肺通气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检测。结果病程1~<4年的3组通气功能类型分布从高到低均为正常、小气道功能障碍、轻度阻塞(P<0.05),3组间通气功能类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年的患儿轻度阻塞比例明显升高(P<0.05)。各病程组BPT结果无明显差异,阳性患儿比例明显高于阴性(P<0.05),分级均以轻度、极轻度为主(P<0.05)。肺通气功能与BPT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病程是影响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的重要因素,4年以上病程的患儿肺功能损害加重,主要表现为轻度阻塞性障碍;气道反应性与病程及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大部分患儿表现为持续的气道高反应。
- 刘芳君龚财惠宋思思符州刘莎
- 关键词:哮喘缓解期病程气道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