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力
- 作品数:8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数据库中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共680例存活超过72 h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450×109 L-1)的发病率、时间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其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总住院病死率、总住院时间及血栓栓塞事件(包括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和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等预后指标的影响.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百分数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为14.56%,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584×109 L-1(最低478×109 L-1,最高1 072×109 L-1);血小板增多均发生在病程1周以后,中位时间点为第27天(最早8d,最晚304 d),持续时间(18.62±4.38)d.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组的脾切除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8 h、使用刺激骨髓造血药物及7d后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14.14% vs.7.06%,P=0.03;62.63% vs.39.07%,P<0.01; 28.28%vs.6.71%,P<0.01;90.91% vs.19.45%,P<0.01).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血小板增多期间最高血浆D-二聚体(mg/L)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1周后的最高水平[(11.68±11.90) vs.(5.05±5.11),P=0.004].两组的总住院病死率(8.08% vs.8.78%,P=0.82)、总住院时间[34 d(28.5,54.5)d vs.45 d(23,67)d,P=0.41]、总血栓栓塞事件(10.10% vs.10.50%,P=0.91)及静脉血栓栓塞事件(7.07% vs.7.92%,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多患者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有增多趋势(4.04% vs.3.10%,P=0.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较高.创伤后脾切除、较长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使用刺激骨髓造血药物等因�
- 鲁力胡平文玉明马渝
- 关键词:多发伤血小板增多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 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和预防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评估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防措施的临床现况,探讨重症患者预防VTE的合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ICU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共276例ICU治疗时间超过48h病例。通过简化Caprini评分评估入ICU当天和第7天重症患者VTE风险及内科、外科、创伤亚组重症患者VTE风险。分析重症患者VTE风险与年龄、性别、GCS及APACHE[[评分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具有VTE非低危风险的重症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本中心ICU重症患者入ICU当天和第7天的简化Caprini评分分别为(8.71±4.90)和(9.24±5.30),简化Caprini评分与APACHEll呈显著正相关(r=0.397,P=0.027)。超过90%重症患者是VTE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外科及创伤的重症患者简化Caprini评分明显高于内科重症患者(14.02±2.01),(14.5±1.29)VS.(6.55±3.98),P〈0.01。在VTE高危患者中,早期(48h内)采取预防措施的只有18.28%(机械预防13.43%,药物预防5.22%),即使在7d后也仅有25.83%(机械预防11.92%,药物预防16.56%)。结论重症患者是院内VTE的极高危人群,VTE风险与重症患者病情密切相关,VTE风险可能贯穿ICU治疗过程始终,故应将动态VTE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价纳入重症患者的常规评估项目,制定合理的VTE预防策略。
- 张惠马渝文玉明鲁力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重症患者抗凝治疗
- 血脂康、普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NO、ET、hs-CRP、IL-1和TNF-α水平的干预效应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脂康或普伐他汀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对血脂正常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血清学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以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150例血脂正常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50例)、降压药物+普伐他汀治疗组(50例)和降压药物+血脂康胶囊治疗组(50例),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干预试验;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观测各组间、干预前后患者NO、ET以及hs-CRP、IL-1、TNF-α的差异和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健康成人,NO水平明显降低(P<0.01),ET、hs-CRP、IL-1、TNF-α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有130例完成药物干预试验,其中常规治疗组42例,普伐他汀组43例,血脂康组45例。联合他汀类药物干预8周后,血脂康组和普伐他汀组ET、hs-CRP、IL-1、TNF-α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NO显著升高(P<0.01),普伐他汀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规则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脂康或普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异常炎性激活,可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中获取降压外的效益。
- 邹凡文鲁力周建中王丽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白介素-1普伐他汀
-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CHVHF)治疗脓毒症相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的117例脓毒症相关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CHVHF分为血滤组(49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血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氧合指数(Pa O2/Fi O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呼吸功能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住ICU时间、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滤组的24 h Pa O2/Fi O2[(122.4±9.6)mm Hg]、24 h EVLWI[(10.6±2.5)m L/kg]、24 h Pa CO2[(46.7±6.2)mm Hg]等肺功能指标较常规组[(91.2±12.5)mm Hg、(12.8±2.6)m L/kg、(50.8±4.4)mm Hg]改善明显(P<0.05)。血滤组的IL-6、CRP明显比常规组下降快,6 h时血滤组IL-6[(51.61±6.09)pg/m L]、CRP[(22.97±4.24)mg/L]显著低于常规组[(61.31±2.90)pg/m L、(31.37±5.81)mg/L,P<0.05];血滤组机械通气时间(11.5±4.3)d、住ICU时间(19.5±9.2)d与常规组[(20.6±7.4)、(35.0±6.3)d]比较,明显缩短(P<0.05)。血滤组撤机成功率(89.7%)、28 d存活率(83.8%)较常规组(61.2%、63.3%)明显增高(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重度ARDS患者采用CHVHF治疗能迅速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吴燕燕赵金川鲁力
- 关键词: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
- 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和现场心肺复苏被引量:19
- 2012年
- 心脏性猝死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大,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及时发现和逆转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需要一套完备高效的公共急救体系,其中现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生存链中关键的始动环节。目前,国内现场心肺复苏施行率和施行质量低下,成为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极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亟待依据中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和心肺复苏现状构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平台,促进公共急救体系的完善。
- 鲁力史若飞
- 严重多发伤的ICU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情评估与预后相关性及ICU救治的策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 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50例临床资料,计算入院24小时内ISS评分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对死亡组、存活组的ISS值及APACHEⅡ分值进行比较。结果死亡6例,死亡率12%;早期死亡2例,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死亡4例,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死亡组与存活组ISS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ACHEⅡ分值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在极危重多发伤(ISS≥25)为主的人群中,APACHEⅡ分值与病人最终的预后相关,APACHEⅡ评分在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上有较高价值;ICU的救治和病情预后相关策略中,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原则的把握、血糖管理、感染的防控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 马渝鲁力文玉明程黎胡平都定元
- 关键词:多发伤重症监护创伤评分
- 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n=21)及新斯的明组(n=22)。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8 h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新斯的明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入院当天APACHEⅡ评分、LI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2 d后,新斯的明组APACHEⅡ评分、LI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3 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斯的明组7 d及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百草枯患者早期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可减少TNF-α、IL-6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维持各个器官正常功能,减轻肺损伤,提高生存率。
- 吴燕燕黄健罗杰陶杨鲁力赵金川陈蓉白伟志
- 关键词:百草枯急性中毒
- 严重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时相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总结严重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时间分布,探讨发生AKI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3我院收治的489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动态APACHEⅡ评分、血糖、渗透压、血钠、白细胞计数、肾功能、尿量及脱水剂使用情况等因素在并发AKI患者和未并发AKI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并发AKI总发生率为22.09%,伤后5 d内、5~14 d和14 d后发生率分别为4.91%、11.25%和9.00%.5 d内发生AKI者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血糖显著升高(P〈0.01),APACHEⅡ评分是5 d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5~14 d发生AKI者血钠、渗透压及尿素氮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血钠、渗透压是5~14 d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14 d后发生AKI者年龄、同期APACHEⅡ评分、血糖、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1),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年龄是14 d 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而不同病程阶段出现AKI的原因可能不同.
- 鲁力文玉明马渝邓建平
- 关键词:严重颅脑损伤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