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向光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水稻
  • 3篇突变体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调控植物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型
  • 2篇植株
  • 2篇株高
  • 2篇转化植株
  • 2篇子叶
  • 2篇子叶节
  • 2篇绿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定位
  • 2篇白质
  • 1篇豆荚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7篇吕向光
  • 4篇李宏宇
  • 4篇刘军
  • 4篇赵涛
  • 4篇刘斌
  • 3篇施勇烽
  • 3篇黄奇娜
  • 3篇吴建利
  • 2篇徐霞
  • 2篇邱丽娟
  • 2篇奉保华
  • 2篇李英慧
  • 2篇王惠梅
  • 1篇沈海超
  • 1篇洪慧龙
  • 1篇魏彦林
  • 1篇张晓波
  • 1篇郭丹
  • 1篇贺彦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3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16年
EMS诱导籼稻品种IR64获得淡绿叶突变体HM133。与野生型IR64相比,HM133播种后的第6周和第15周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气孔导度则明显上升;此外,突变体株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分蘖期HM133类囊体基粒片层形状不规则,堆叠凌乱、排列疏松。遗传分析表明HM133淡绿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RM143和RM3684之间。该区间内包含编码镁螯合酶D亚基的基因OsCHLD。序列分析表明HM133中该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一个从G突变为A的单碱基变异,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谷氨酸,推测OsCHLD基因即为控制HM133淡绿叶表型的候选基因。
施勇烽贺彦郭丹吕向光黄奇娜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光合作用
GmCry2c在调控植物株高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GmCry2c在调控植物株高方面的应用。所述GmCry2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利用Gateway系统中的pEarly101‑YFP及YFP‑pEarly1...
李宏宇吕向光刘斌刘军赵涛
文献传递
一个新型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通过EMS诱变国际稻IR64获得一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43。该突变体在播种后约3周叶片上产生不规则褐色斑,然后褐斑沿着叶脉或叶片边缘纵向扩散,有时可扩散到叶鞘,褐斑伴随整个生育期。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褐斑部位发生细胞死...
沈海超施勇烽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细胞死亡抗病性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GmCry2c在调控植物株高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GmCry2c在调控植物株高方面的应用。所述GmCry2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利用Gateway系统中的pEarly101‑YFP及YFP‑pEarly1...
李宏宇吕向光刘斌刘军赵涛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4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3年
淡绿叶突变体HM14是通过EMS诱变籼稻IR64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叶色均保持淡绿。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了株高显著降低外,其他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改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数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叶绿素a、b含量较野生型IR64明显下降,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但蒸腾速率明显上升,光合作用受到显著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淡绿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构建突变体HM14与Moroberekan的F2分离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将该淡绿叶基因pgl HM14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RM1812和RM26092两个标记之间大约299kb区间内。
施勇烽魏彦林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张晓波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含量基因定位
调控大豆豆荚颜色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大豆豆荚颜色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调控大豆豆荚颜色的蛋白质为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为SEQ ID No.1所示的L1基因。本发明发现,含有SEQ ID N...
邱丽娟吕向光李英慧李艳妃洪慧龙李宏宇赵涛刘军姬荣桓刘斌
红果酸合成酶及其相关生物材料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红果酸合成酶及其相关生物材料和应用,所述红果酸合成酶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3的蛋白质;b)将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
刘斌吕向光邱丽娟李英慧李宏宇赵涛刘军姬荣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