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萍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6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6例,按照是否并发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A组(203例)与B组(43例)。A组患者针对不同症状给予相应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体温、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出血量。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MAP、ICP及体温升高,CPP和Sa O2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B组患者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恢复良好4例(9.30%),轻度残疾7例(16.28%),死亡5例(11.63%);B组恢复良好46例(22.66%),轻度残疾64例(31.53%),死亡8例(3.9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重度残疾及植物生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A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B组,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高度重视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各项指标改变,尽早采取措施控制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维持MAP、体温、Sa O2在正常范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曾新华欧阳萍丘麟袁辉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二次脑损伤预后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及药物敏感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116例脑卒中合并相关性肺炎患者,分别采集血液、痰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BACTAC 9240全自动培养箱进行培养,分析病原学分布特点、抗菌药物耐药率和病原体耐药性特点,采用VITEK 32系统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6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5株(73.6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0株(23.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和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真菌4株(3.10%),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氨曲南、诺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甲氧苄啶和利福平耐药率较低;真菌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脑卒中合并相关性肺炎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氨苄西林、氨曲南、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赵婧欧阳萍高正伟罗志娟李中秋
- 关键词: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病原学特点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