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探讨
- 2017年
-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接触性皮肤病,其传染方式最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如握手等;疥螨除在人身上活动外,还可在衣服、被褥、枕巾、毛巾上生存,因此也可通过接触这些物品而间接传染。航空兵部队在转场驻训中因卫生条件较差且集中住宿,疥疮可小范围流行。疥疮结节好发于男性患者阴囊、阴茎等部位,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褐色结节,瘙痒剧烈;严重者可并发肾脏病变,影响飞行安全和飞行寿命。近来疥疮在部队的流行时有发生,但在航空兵部队中罕有报道。笔者拟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资料,探讨飞行人员疥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旨在维护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提高对皮肤性疾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水平。
- 周春蕾严道金杨翔缪冬梅孙勇施斌斌
- 关键词:疥疮体格检查
-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L)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细胞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CK、LDH等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常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肌红蛋白性肾衰等,严重时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临床表现为急性肌疼痛、肌无力、肌肉“注水感”、尿色异常等。常见病因包括:过量运动、乙醇或药物滥用、挤压伤、癫痫发作等。我科遇到1例辛伐他汀引起RL的病例,经治疗患者痊愈,现报道如下。
- 孙勇操淮芳季娟娟王刚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他汀类药物多脏器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外周血液
- 老年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就诊于急诊室诊断为脓毒症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30天内死亡率与在急诊室初次获得的参数的关系,并探讨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急诊室且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者脓毒性休克并有完整随访资料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145例,将30天内存活的患者分为A组,将30天内死亡的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检验指标及生命体征的差异。根据脓毒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快速评分(qSOFA)将qSOFA<2分的定义为a组,qSOFA≥2分的定义为b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5例患者中,44.8%(n=65)的患者在30天内死亡,33.1%(n=48)的患者需要无创或者侵入性机械通气。A组与B组之间舒张压(P=0.003)、收缩压(P=0.00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P<0.001)、血尿素氮(P<0.001)及qSOFA(P<0.001)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死亡率(35.7%)显著低于b组(53.3%)(P=0.033)。qSOFA是30天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71,P=0.004)。结论:qSOFA是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30天内死亡的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守松张鑫雨陈静陈小凤季娟娟孙勇尹琼玉王刚
- 关键词:急诊老年脓毒症
- 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引起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飞行人员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4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飞行人员根据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飞行人员年龄、机种、职务、BMI,飞行时间、夜航时间、血脂、血糖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和吸烟情况等差异,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名飞行人员冠状动脉CTA示冠状动脉狭窄组25例(56,82%),冠状动脉正常组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狭窄组比较,年龄、飞行时间、夜航时间、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9~14,3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OR=7,026,95%CI:1,831~26,959,P<0,05)和夜航时间(OR=4,461,95%CI:1,694~11,746,P<0,05)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夜航时间是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昼夜节律生物钟改变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
- 周春蕾杨翔谢志辉缪冬梅孙勇施斌斌周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昼夜节律飞行人员
- 重组人脑钠肽与硝酸甘油对非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ST段抬高ACS伴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与NIT组,每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BNP组采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NIT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水平、Killip分级、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_2)、NT-proBNP、Cr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SBP、DBP、HR、PaO_2、NT-proBNP等5项指标水平在治疗后24 h、72 h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下降更为显著,Cr未表现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治疗72 h两组患者的Killip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总导联数(NST)与数值总和(∑S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效果均以rhBNP组更为明显,与NI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rhBNP组明显好于NIT组(P<0.05);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及随访1月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均为NIT组高于rhBNP组,其中低血压、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3类MACE事件发生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非ST段抬高ACS伴AHF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
- 孙勇操淮芳王刚季娟娟缪冬冬
- 关键词:重组人脑钠肽硝酸甘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
- 飞行人员距骨软骨损伤八例
- 杨茜雯孙勇周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