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 作品数:8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贵港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对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究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对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培训的50名住院医师的培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培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名/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组学员进行培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对观察组学员进行培训。然后比较两组学员进行考试的得分和对教学的满意率。结果 :两组学员进行消化内科疾病基础知识考试的得分相比,P>0.05。观察组学员进行消化内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试的得分及进行上述两科考试的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P <0.05。观察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率[92%(23/25)]高于对照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率[72%(18/25)],P <0.05。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对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综合能力。 郭庆成 黄学关键词:病例导入式 住院医师 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Forrest分级为Ⅰa-Ⅱ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在内镜下治疗,实验组应用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对照组仅注射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即时止血率均达100.00%;实验组再出血率为2.86%,对照组为1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需转外科手术率为0,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治疗办法,值得临床应用。 黄学 贾秋红 刘福建关键词:钛夹 消化性溃疡出血 肾上腺素 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含有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差异,寻找根除Hp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150例H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采用四联方案:兰索拉唑肠溶片20 mg/次,呋喃唑酮片100 mg/次,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次,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次,早晚各1次,疗程14 d;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治疗方案:兰索拉唑肠溶片20 mg/次,克拉霉素胶囊500 mg/次,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次,早晚各1次,疗程14 d;两组于根除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并比较两组的根除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实际完成144例;治疗组65例Hp根除成功;对照组55例Hp根除成功。治疗组Hp根除成功率(90.3%)高于对照组(76.4%)(P<0.05)。结论含有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根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学 刘福建关键词: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在消化道肿瘤术前TNM分期的应用研究 姜志勇 刘福健 贾秋红 黄学 石磊 李秋琳 邝敏亨 谭敏玲 黄燕华 康倩红 中国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提高消化道癌症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个性化的治疗,常规消化道癌症术前评估方法有:单一使用超声波检查、CT检查、内镜检查等,评价效果有较多的局限性,常出现因术...关键词: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超声波检查 内镜手术治疗 球囊扩张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43例消化性溃疡并发良性幽门梗阻的疗效 被引量:7 2016年 消化性溃疡并发良性幽门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自从1982年 Benjamin 等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幽门梗阻获得较好疗效后,至今已有多篇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是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幽门梗阻的疗效报道不一。另外根除 H .pylori 可治愈溃疡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采用球囊扩张术联合根除 H .pylori 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良性幽门梗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黄学 贾秋红 刘福建 关航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 球囊扩张术 远期疗效 并发 溃疡病 精细化管理联合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何翠玲 黄燕华 龚丽梅 谭敏玲 黄伟芬 杨海瑶 谢明丽 杨小梅 李敏 伍志通 陈丽媚 康倩红 杨杰媚 黄学 项目来源:该项目属于贵港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的计划项目,文件编号为贵科计[2019]8号文件,合同编号:贵科攻1908019(社自),项目类别为: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关键词:消化内镜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16年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传统诊断BE的方法为常规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但普通内镜可能漏检早期食管腺癌,且活检创伤较大,耗时长,可能产生取材误差。近年来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得到开展和应用。染色内镜可在一定程度提高BE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但操作相对繁琐、耗时。增强放大内镜能够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单用于诊断BE效果并不理想。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BE的异型增生方面有高度准确性。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LE)对BE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的诊断效能较好,但检查所需时间和成本较高。食管胶囊内镜(SCE)可以成为诊断BE的重要手段,然而胶囊价格较为昂贵,且SCE在评估BE的长度和类型方面效能一般。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CT)和自体荧光成像(AFI)诊断BE的假阳性率较高,应用受到限制。 黄学 贾秋红 刘福建关键词:BARRETT食管 纤维内镜 食管镜 内镜诊断 食管癌前病变 胃食管反流病 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在消化道肿瘤术前TNM分期的应用进展研究 2021年 消化道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加强患者疾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干预,十分必要。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为淋巴结转移、消化道管壁浸润深度、远处转移等,术前准确对疾病分期判断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姜志勇 贾秋红 关航 黄学 杨军雄关键词:超声内镜 螺旋CT 消化道肿瘤 术前TNM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