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基体磷蛋白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定量检测GOLPH3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定量检测了GOLPH3在4例前列腺癌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qRT-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GOLPH3在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此外,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GOLPH3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 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QRT-PCR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2020-01-01-2022-06-30行PTA治疗的208例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根据AVF狭窄患者PTA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血液透析AVF狭窄经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ndex对模型内部验证。结果208例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AVF再狭窄66例(31.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χ^(2)=67.848,P<0.001)、合并低镁血症(χ^(2)=44.044,P<0.001)、钙磷乘积(t=16.049,P<0.001)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2DM(OR=6.944,95%CI为1.591~30.305,P=0.010)、合并低镁血症(OR=5.889,95%CI为1.179~29.529,P=0.031)、钙磷乘积高(OR=3.366,95%CI为2.232~5.075,P<0.001)是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ndex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index=0.890),列线图的精确度和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合并T2DM、合并低镁血症、钙磷乘积高,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
- 李岩岩杜桂英樊一筠刘冬雨程艳
-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uc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治疗团队对所有患者实施PTA,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内瘘最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和血液透析流量,并记录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成功例数为39例,成功率达97.50%(39/40)。且术后患者血管最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和透析血流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例患者术后创口出现局部肿胀,1例创口出血,且未经干预于术后4 d自行消退;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瘘再狭窄发生率为5.00%(2/40)、15.00%(6/40)、27.50%(11/4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缓解患者痛苦的优势,并能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樊一筠程艳李岩岩杜桂英
- 关键词:超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静脉内瘘狭窄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肝性脑病5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0
- 2016年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肝病并不少见,但出现肝性脑病并发症临床发病率较低,预后差,治疗较棘手。吸附剂血液灌流系统治疗肝昏迷和代谢障碍获得一致认可[1]。本文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的疗效:一方面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另外对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效果较佳,如芳香族氨基酸浓度明显下降,使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增加等,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等。
- 李岩岩赵艳吴凡王筱茜周艳利
- 关键词:肝性脑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滤器
- CUG连接蛋白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BIU-87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CUG连接蛋白1(CUG-binding protein 1,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65例膀胱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UGBP1的表达,并探讨CUGBP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siR NA特性干扰片段下调CUGBP1在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中的表达,探讨CUGBP1下调对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同时,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此外,BIU-87细胞株中CUGBP1表达明显下调后,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CUGBP1表达与膀胱癌的形成相关,其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
- 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 关键词:膀胱癌增殖BIU-87
- 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NF-κB、MCP-1、Col-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每组12只,后三组行5/6肾切除术诱导大鼠肾衰模型,假手术组同期手术,但不损及肾脏。造模术后3 d进行灌胃干预。灌胃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残肾NF-κB、MCP-1、Col-Ⅲ的表达。结果 (1)观察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细胞形态学,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汤、依那普利组可减轻大鼠肾间质损害及纤维化程度;(2)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组肾皮质的NF-κB、MCP-1及Col-Ⅲ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依那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下调NF-κB、MCP-1及Col-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减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抑制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的辅助用药。
- 李岩岩何泽云吴凡周艳利
-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5/6肾切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 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应用高压球囊治疗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高压球囊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82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患者,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高压球囊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狭窄动静脉血流指标[血管峰值流速、横截面积、阻力指数(RI)]、炎性氧化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开通率。结果观察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球囊扩张次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管峰值流速、RI低于对照组,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CRP、RDW-CV、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后再狭窄患者采用高压球囊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球囊操作次数,提高动静脉开通率,改善狭窄动静脉血流状态,减轻炎性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杜桂英李岩岩程艳樊一筠刘冬雨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
- 扶元散加减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肾血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扶元散加减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扶元散加减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肾血流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元散加减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肾血流恢复。
- 张鹏凯李岩岩
-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血清炎性因子肾血流
- 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治疗组(n=38)应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n=38)则采取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多柔比星治疗,对比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是5.26%,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42%;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是26.32%,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84%;2组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肯定,不仅能减少其肿瘤复发现象,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理想治疗方案。
- 段堃赵艳李岩岩夏伟吴凡葛永超
- 关键词:经尿道手术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吡柔比星高龄高危
-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 李岩岩宋丹丹祝文婷夏伟程艳
-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