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选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d,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B组C反应蛋白水平(9.11±3.21)mg/L低于A组(25.36±3.20)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痛苦小,建议推广。
- 黄志聪梁少映刘月生罗海杰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比较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比较。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急诊外科收治的开放性损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抽样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分成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注射组和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过敏反应的情况。结果:TIG注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于TAT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AT的患者有较大几率出现不良反应,而采用TIG注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极少,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更少之又少,对于患者的安全性非常有优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黄志聪成石阳罗海杰
- 关键词:破伤风
- 一期骨搬移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行一期骨搬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分期术治疗,观察组62例行一期骨搬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少,且手术次数、植骨病例数与感染病例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行一期骨搬移治疗效果显著,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加速患者骨折愈合。
- 罗海杰黄志聪陈子广成石阳苏晓恩邓海棠
- 关键词:胫骨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 外伤早期抗凝治疗对降低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80例髋部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在入院时即开始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术前24 h停药,术后8 h开始继续使用;40例在术后8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疗程均为5周。观察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采用静脉彩超检测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活化凝血时间(ACT)、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5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出现切口渗血1例,观察组1例出现皮下瘀斑,停药后缓解。切口引流量观察组为(445.5±102.7)ml,对照组为(425.4±121.6)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早期口服利伐沙班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不提高出血的发生率,其机制与降低血浆ACT和D-二聚体水平有关。
- 罗海杰黄志聪陈子广成石阳苏晓恩邓海棠
- 关键词:抗凝髋部骨折
- 小儿肠套叠经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预期效果。方法:先根据间隔时间对112例某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肠套叠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56例患儿间隔1~24h,对照组56例间隔>24h,两组均行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对比其总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肠套叠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套叠患儿的总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可通过间隔1~24h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黄志聪梁少映刘月生罗海杰
-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
- 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通补液,观察组采用胫骨骨髓腔输液。结果:输液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血压回升时间及心率恢复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内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4.3%、对照组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可缩短通道建立时间与首次给药时间,提升补液速度,回升血压、恢复心率,提高4h内抢救成功率。
- 黄志聪罗海杰梁少映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骨髓腔输液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严重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80例皮肤严重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急救,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结果:实验组急救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严重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罗海杰邓海棠苏晓恩冯文杰
- 关键词:院前急救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