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璐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胰腺癌后对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进展期胰腺癌胰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5年12月33例经...
- 毛英刘黎张匠骆雯夏璐
- 关键词:胰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胰腺癌后对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进展期胰腺癌胰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33例经HIFU消融后胰腺癌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的水平,了解胰腺癌患者经HIFU消融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HIFU消融前的平均血糖及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6.30 mmol/L和72.5 U/L。消融后3天平均血糖及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6.71 mmol/L和69.4 U/L。消融7天后平均血糖及血淀粉酶水平为6.24 mmol/L和74.51 U/L。各数据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进展期胰腺癌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无显著影响,HIFU消融胰腺癌是安全可行的。
- 毛英刘黎张匠骆雯夏璐
- 关键词:胰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
- miRNA-613靶向VEGFA调控乳腺癌细胞吉西他滨耐药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613(miRNA-613)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乳腺癌吉西他滨(GCB)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CB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人乳腺癌GCB耐药细胞株MDA-MB-231/GCB。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 脂质体法将miRNA-613 模拟物(mimics)和空质粒转染至MDA-MB-231/GCB 细胞中,分别作为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NC组),将未进行任何处理的MDA-MB-231/GCB 细胞作为对照组(CTL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3、0.9、2.7、8.1、24.3 μmol/L)的GCB 条件下MDA-MB-231 细胞和MDA-MB-231/GCB 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MTT法、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碘化丙啶(PI)双染法、划痕实验检测GCB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基因、Bcl-2 细胞死亡调节介质(BIM)基因、存活蛋白(survivin)基因mRNA 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VEGFA与miRNA-613的靶向调控关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结果经过6个月的诱导期,成功建立体外MDA-MB-231/GCB 耐药细胞株。不同浓度(0.1、0.3、0.9、2.7、8.1、24.3 μmol/L)的GCB条件下MDA-MB-231/GCB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低于MDA-MB-231 细胞(P﹤0.01),GCB对MDA-MB-231 细胞和MDA-MB-231/GCB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72 μmol/L 和8.791 μmol/L,MDA-MB-231/GCB 的耐药指数(RI)为4.96;转染组MDA-MB-231/GCB 细胞miRNA-613 相对表达量高于CTL 组和NC 组(P﹤0.05);不同浓度(0.1、0.3、0.9、2.7、8.1、24.3 μmol/L)的GCB条件下转染组MDA-MB-231/GCB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CTL 组和NC组(P﹤0.05),GCB 对CTL 组、NC组和转染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8.791、8.817、3.411 μmol/L;加入3.411 μmol/L 的GCB 分别作用于CTL 组、NC 组和转染组MDA-MB-231/GCB 细胞后,转染组细胞的迁移活性弱于CTL 组和NC 组(P�
- 刘黎董华琼张匠毛英田婕丽夏璐
- 关键词:乳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性VEGFA
- 三乙醇胺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导致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9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观察组159例:IGRT放疗+外用三乙醇胺乳膏,三乙醇胺乳膏从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至放疗结束后一周。对照组137例:单纯行IGRT放疗。结果:使用了乳膏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明显延迟。33. 96%(54/159)的患者在放疗第三周开始后发生放射性皮炎,而未使用乳膏的患者为21. 90%(30/137)。从放疗第二、三、四、五周观察统计可见,使用乳膏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未使用乳膏的患者发生Ⅲ-Ⅳ级放射性皮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因放射性皮肤损伤导致放疗中断,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6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在放疗结束后恢复阶段,使用了乳膏的患者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可有效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的严重程度,可有效延缓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可减少因放射性皮炎引起的非计划性放疗中断发生率,可加快放射性皮炎的恢复速度,增加患者放疗的依从性,减少因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夏璐李国苗李志琳彭瑛
- 关键词:三乙醇胺乳膏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均无手术指征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和联合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放疗3000cGy/10次,B组在放疗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75rag/(m2·d),口服,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共服用14d。治疗结束2个月后通过MRI检查评估两治疗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2个月后A组和B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67%(20/30)和76.67%(23/3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率为90%(27/30),明显高于A组70%(21/30)(P〈0.05);B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较A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未能提高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短期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明显,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明显。
- 毛英刘黎张匠骆雯夏璐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胸腺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及紫杉醇单纯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胸腺瘤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胸腺瘤并在我院肿瘤中心进行姑息性化疗的患者68例。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为观察组(37例);单纯化疗为对照组(31例)。28天为一周期,共化疗4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人发生过敏反应。观察组可有效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恶性、呕吐、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和白细胞下降(P<0.05),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胸闷症状和全身疼痛(P<0.05),在肿瘤控制方面,康莱特联合化疗的疗效较单纯化疗稍好,但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胸腺瘤,具有减轻患者疼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夏璐唐仕敏
- 关键词:康莱特注射液紫杉醇恶性胸腺瘤
- 血清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试验组50例...
- 刘黎毛英张匠骆雯夏璐周强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恩度顺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02—2010-08于我院就诊并住院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98例,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各49例,单纯放疗组接受单纯放疗(DT 60Gy),同步放化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替莫唑胺75mg/(m2·d)同步化学治疗,放疗后口服替莫唑胺150~200mg/(m2·d),连续服用5d,每个疗程28d,服用6个疗程。2组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药物以降低颅内压。比较2组1、3、5a生存率。结果单纯放疗组1、3、5a生存率分别为61.22%、24.49%、14.29%,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79.59%、51.02%、32.65%,同步放疗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疗效优于术后单纯放疗。
- 夏璐周强刘黎
- 关键词:替莫唑胺化学治疗脑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