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云龙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直肠
  • 3篇切除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结直肠
  • 2篇根治术后
  • 2篇腹腔
  • 2篇肠癌
  • 2篇肠肿瘤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清...
  • 1篇液化
  • 1篇阴性
  • 1篇阴性患者
  • 1篇引流

机构

  • 6篇成都大学

作者

  • 6篇李俊
  • 6篇曾云龙
  • 4篇吕波
  • 4篇袁家天
  • 3篇王兵
  • 3篇范俊
  • 3篇李叔强
  • 2篇张鑫
  • 2篇强正宏
  • 2篇邢莎莎
  • 1篇李佽
  • 1篇向继红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与切除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排尿及性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男性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根治手术中保留和切除denonvilliers筋膜(DVF)对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FMRS图书馆、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大型文献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日期从建库到2022年8月。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STATA14.0进行Begg's测试对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915例患者,实验组保留DVF(n=457例),对照组不保留DVF(n=458例)。实验组的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2,2.82,5.69;P<0.05),实验组有更高的最大尿流量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32,5.34;P<0.05)。逐个剔除纳入相关文献后再进行敏感分析,最终统计的结果对比无明显改变,Begg's检验提示射精功能障碍的漏斗图呈现表明无发表偏倚(P=0.31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VF可有效保护男性患者盆腔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更有效地避免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熊海波邓立豪邓力宾曾云龙李叔强强正宏袁家天吕波李俊
关键词:直肠肿瘤筋膜腹腔镜排尿功能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SLNB后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61例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41例仅行SLNB的患者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组(NALND组),220例加行ALND者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L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NALND组和ALND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2±1.3)d和(8.1±1.8)d(t=1.450,P=0.003),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3.7%(9/241)和73.2%(161/220)(χ2=283.239,P<0.000 1),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0/241)和10.9%(24/220)(χ2=7.735,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5.5%(χ2=0.231,P=0.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ALND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可与ALND相媲美,本研究结论支持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须进行ALND术。
曾云龙李俊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上升。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约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就诊已出现肝转移,术后5年内50%会出现肝转移,其中80%-90%发生在术后3年内。有研究发现与其他肿瘤不同,20%-35%的结肠癌患者肝脏是其唯一转移脏器。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献报道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CEA、肝转移出现时间、肝转灶情况、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灶治疗方法以及患者一般状况与肝转移预后相关。作者就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曾云龙李俊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病理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预防结直肠癌伴肥胖患者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皮下持续负压引流(CNPD)对预防结直肠癌(CRC)伴肥胖患者行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剖腹根治性切除术的CRC伴肥胖患者210例,统计行CNPD患者(引流组,91例)及直接切口缝合患者(无引流组,119例)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发生率、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引流组及非引流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分别为3.3%、10.9%(χ^2=4.236,P=0.039),感染率分别为2.2%、9.2%(χ^2=4.408,P=0.036)。引流组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非引流组短(t=2.537、2.032,P=0.027、0.045)。引流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比例更低(5.5%vs 15.1%,χ^2=4.905,P=0.027)。亚组分析提示两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液化率分别为4.0%、27.0%(χ^2=5.421,P=0.020),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24.3%(χ^2=4.556,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CNPD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型CRC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率,缩短拆线时间、住院周期,且能够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肥胖型CRC患者,CNPD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有明显优势。
吕波王兵袁家天范俊邢莎莎张鑫冷书生李叔强强正宏曾云龙李俊
关键词:剖腹手术脂肪液化
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是否腹腔引流的近期预后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腹腔脓肿是穿孔性阑尾炎(PAP)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切除术后是否行腹腔引流取决于阑尾炎症严重程度,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术者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习惯,国际上并未就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是否常规行腹腔引流达成共识。本试验评估阑尾炎伴穿孔患者术后是否腹腔引流的近期预后并比较预后的差异,同时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及开腹阑尾切除术(OA)预后的差异。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自2012年3月收入我科术中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患者540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腹腔引流)和对照组(不行腹腔引流),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3月2日至2015年4月30日,本试验共纳入54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并完成阑尾切除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31/270)和35.2%(95/270),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5.2%和14.8%,术后腹痛发生率分别为0%和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切口感染率(5.6%vs.6.3%,P=0.175)以及术后残端瘘(0.7%vs.0.4%,P=0.5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干预发生率(14.1%vs.32.6%)、经皮/直肠腹腔穿刺引流发生率(0.7%vs.7.8%)以及术后抗生素使用(13.0%vs.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再次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P=0.094)。LA与OA预后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87/248)和14.6%(34/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再次干预发生率分别为19.3%(45/233)和30.2%(75/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 d vs.4.2 d,P=0.117)。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行腹腔引流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再次干预发生率,显著提高近期疗效。LA近期疗效优于OA。
张鑫冷书生李叔强王兵曾云龙袁家天吕波范俊李俊
关键词:阑尾炎穿孔腹腔引流预后
结直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措施对根治术后近远期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CRC)术前肠内营养(EN)、快速肠道准备(RBP)以及传统肠道准备(TBP)对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的CRC患者183例,随机分为EN组、RBP组及TBP组,系统评估三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EN、RBP、TBP组患者耐受情况良好者比例分别为95.1%、83.6%及52.5%(P<0.01);术前BP不良事件(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6%、14.8%及23.6%(P<0.01);EN组肠壁水肿比例最低,TBP组最高,三组肠壁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腹泻比例分别为6.6%、11.5%和24.6%(P=0.013);EN组麻醉前、术后第1、3、5天出现生化异常比例最低,而TBP组比例最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5%和14.8%(P=0.679);腹腔/肠腔脱落肿瘤细胞阳性者比例分别为3.3%、13.1%和18.0%(P=0.039);术后3年治疗失败比例分别为13.1%、18.0%和14.8%(P=0.744);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中位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37)。结论 EN、RBP、TBP方案在CRC术前肠道准备中均安全有效。EN方案在患者耐受度、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可与RBP及TBP方案媲美,肠道水肿发生率、术后生化异常发生率更低。尽管EN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腹腔/肠腔肿瘤细胞脱落发生率,但未能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远期预后。
范俊李佽邢莎莎袁家天吕波冷书生李淑强王兵曾云龙向继红赵昂李俊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道准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