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珺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晚期
  • 2篇儿童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牙槽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状况
  • 1篇药浓度
  • 1篇增殖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治疗疗效
  • 1篇乳牙
  • 1篇乳牙龋
  • 1篇乳牙龋齿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麻醉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安阳市第六人...

作者

  • 6篇王珺
  • 4篇王峰
  • 3篇樊青霞
  • 1篇孙同文
  • 1篇高黎
  • 1篇何炜
  • 1篇闫波
  • 1篇王留兴
  • 1篇单争争
  • 1篇张亚娜
  • 1篇周学良
  • 1篇孙谋
  • 1篇许振涛
  • 1篇张超奇
  • 1篇王君生
  • 1篇袁博
  • 1篇池艳艳
  • 1篇郑少华

传媒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对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于每一个化疗周期监测5-FU血药浓度。分析5-FU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不同化疗周期5-FU的中位血药浓度为150μg/L,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150μg/L,40例)和B组(<150μg/L,38例)。A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B组(50.0%vs 18.4%,82.5%vs 65.8%,P均<0.05)。A组骨髓抑制及口腔炎较B组严重(P均<0.05);但2组间恶心、呕吐及腹泻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5-FU血药浓度≥150μg/L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但会增加骨髓抑制及口腔炎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梁淑影王峰王珺何炜樊青霞
关键词:晚期胃癌5-氟尿嘧啶
非创伤性修复对儿童乳牙龋齿龋面变化及牙周状况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非创伤性修复对儿童乳牙龋齿龋面变化及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乳牙龋齿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4)患儿使用传统龋齿填充修复治疗,观察组(n=54)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比较出院1个月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1个月后龋面变化及牙周状况指标,比较出院3个月后两组继发龋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浅龋再矿化率高于对照组,龋均、龋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牙继发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对提高儿童乳牙龋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龋面及牙周状况、降低复发率有积极意义。
周岚高黎王珺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儿童乳牙龋齿牙周状况
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癌发病风险及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癌发病风险以及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关于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癌发病风险以及治疗疗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包含发病率(incidence)、癌症特异性死亡率(cancer-specific mortality,CSM)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以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队列研究,共942 0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降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使用其他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或者其他药物联合)进行降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膀胱癌发病风险降低24%(HR=0.76,95%CI:0.59~0.98,P=0.032)、膀胱癌CSM风险降低22%(HR=0.78,95%CI:0.61~1.00,P=0.049),但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癌的RFS风险(HR=0.70,95%CI:0.44~1.10,P=0.120)。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膀胱癌的风险以及膀胱癌CSM。
丁显飞豆萌萌周学良李砺锋张超奇王峰池艳艳吴少璇许振涛袁博师培娜郑少华范智蕊张亚娜王珺吕转王君生余言午孙谋孙同文樊青霞
关键词:膀胱肿瘤二甲双胍META分析
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8例采用TOMOX方案治疗,29例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评价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TOMOX组和FOLFOX4组有效率分别为14.3%(4/28)和10.3%(3/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6%(22/28)和82.7%(24/29)(P>0.05)。TOMOX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8.30个月,FOLFOX4组的PFS为8.10个月;TOMOX组的总生存期(OS)为15.40个月,FOLFOX4组的OS为14.10个月(P>0.05)。TOMOX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低于FOLFOX4组,而TOMOX组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较FOLFOX4组高(P<0.05),但多为Ⅰ~Ⅱ级,可耐受。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不良反应轻、易耐受等特点。
王珺梁淑影单争争王留兴樊青霞王峰
关键词:雷替曲塞晚期结直肠癌
沉默锌指蛋白217基因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基因(ZNF217)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合成ZENF217基因的siRNA序列并转染对数生长期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设置转染无义序列siRNA和未转染EC9706细胞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48 h后3组细胞ZNF21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侵袭小室检测3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变化;MTT法分析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ZNF217 siRNA组EC9706细胞ZNF21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ZNF217 siRNA组EC9706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F217 siRNA能明显抑制EC9706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结论 ZNF217基因表达下降能显著抑制EC9706细胞体外侵袭力和增殖能力,ZNF217基因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郭钦鹏王珺王峰
关键词:食管癌
7~10岁儿童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下颌孔位置研究
2023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探究儿童下颌孔在下颌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及其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儿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ANB)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的202例7~10岁儿童锥形束CT数据,患者按年龄分为7、8、9及10岁组,其中7岁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8岁组男性31例,女性28例;9岁组男性30例,女性26例;10岁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以46例25~30岁成人作为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测量所有患者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前缘距离(MF-A)、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后缘距离(MF-P)及下颌孔中心点至平面的最短距离(MF-OP),测量下颌第一乳磨牙(或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邻面接触点和下颌孔中心点连线与矢状面夹角(∠A)。比较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中下颌孔的相关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例7~10岁儿童下颌孔位置双侧对称,不同性别间下颌骨生长发育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A随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由7岁组的(15.83±1.28)mm逐渐增大至10岁组的(17.10±1.60)mm,其中10岁组MF-A与7、8和9岁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F-P随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由7岁组的(9.12±1.17)mm逐渐增大至10岁组的(11.25±1.60)mm,儿童各年龄组间MF-P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F-OP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由7岁组平面下(-0.24±2.31)mm逐渐移行至10岁组平面上(1.08±1.95)mm,10岁组与7、8和9岁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F-A与MF-P比值随年龄增长呈减小趋势,由7岁组的1.77±0.30逐渐减小至10岁组的1.55±0.29,除8岁组与9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儿童其余各年龄组间MF-A/MF-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各年龄组∠A均显著大于参考值(45°)(P<0.05),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各年龄组与对照
王珺赵敏龙闫波
关键词:麻醉下颌骨下颌孔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