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阳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玉米间作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条件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生活史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球盖菇
  • 1篇间作
  • 1篇板栗
  • 1篇不同栽培
  • 1篇不同栽培条件
  • 1篇大球盖菇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泰安市徂徕山...

作者

  • 3篇姜淑霞
  • 3篇聂阳
  • 3篇龚赛
  • 1篇李超
  • 1篇王庆华
  • 1篇李丽君
  • 1篇刘静娴
  • 1篇赵聪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板栗褐缘叶枯病协同致病菌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室外定点观察,子实体诱导及r DNA ITS、MS204、tef1-α3种分子标记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板栗褐缘叶枯病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的协同致病菌板栗蛇孢日规壳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7月下旬至8月初叶片发病初期很少分离到O.castaneae,随着病斑扩大该菌的分离频率逐渐增大,至发病后期其分离频率可高达78.5%,甚至可超过致病菌P.castaneae-mollissimae,10月下旬板栗落叶背面的病斑上开始形成O.castaneae的分生孢子盘,11月下旬开始形成O.castaneae的子囊壳原基,次年5、6月越冬落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子囊壳;带病斑的叶片经室内外诱导,0–25℃范围均可产生成熟子囊壳;湿度是决定子囊壳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强光照不利于子囊壳的产生;分离物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易产生分生孢子;将分离物分为两种交配型,相互交配后6个月所有处理均未长出该菌的有性型子实体。室外定点观察及r DNA ITS、MS204、tef1-α3种分子标记表明分离物和病斑上的子囊孢子及其萌发菌丝为O.castaneae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龚赛张秀停聂阳李超王庆华姜淑霞
关键词:板栗生活史
三种食用菌与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菌粮间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经营模式,该试验选用黄伞(Pholiota adiposa)、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3种食用菌,与春播玉米进行菌粮间作栽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分别收获鲜菇58 695 kg、56 400 kg和14 100 kg。间作食用菌区的玉米明显长势强,棒穗大,质量好,玉米产量平均10 8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0.7%。按当季市场价格计算,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增加总收益分别为205 065元、182 115元和113 775元。在相同条件下黄伞-玉米间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聂阳刘静娴赵聪李丽君龚赛姜淑霞
关键词:食用菌玉米间作
不同栽培条件下大球盖菇的经济效益被引量:25
2016年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栽培的珍稀食用菌。2014年-2015年,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苗木栽培区,进行了大球盖菇大苗林地和春暖大棚栽培试验,对不同栽培场所、不同栽培时间、不同播种方式、不同配方培养的菌种及不同配方栽培料等条件下大球盖菇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大球盖菇产量高于林下栽培,但综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分析显示,林地栽培优于大棚栽培;11月份播种、采用双层播种方式、选用麦粒培养的菌种及以稻壳50%、玉米芯30%、木屑20%的栽培料,其产量及经济效益高。
龚赛赵淑芳聂阳刘书程张秀停姜淑霞
关键词:大球盖菇栽培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