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纤溶酶对兔动脉血体外溶凝最佳时间与浓度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纤溶酶溶解血凝块的最佳时间及浓度。方法采集日本白兔股动脉血,应用模拟脑出血微创穿刺体外实验模型,采用5×5拉丁方设计,分析纤溶酶浓度(25 U/ml、50 U/ml、100 U/ml、200 U/ml及300 U/ml)、用药时机(抽血后2、4、6、8、16 h)和溶凝时间(给予纤溶酶后2、4、6、8、10 h)对体外血肿溶凝的时效和量效的影响。抽取兔股动脉血5 ml制备血凝块,实验管加相应浓度的纤溶酶0.2 ml,对照管加0.2 ml生理盐水,在各个时间点测定血凝块质量。结果兔动脉血实验数据结果显示,25 U/ml组(=8.496 mg)的溶凝质量明显低于50 U/ml组(=28.770 mg)、100 U/ml组(=38.904 mg)、200 U/ml组(=34.080 mg)、300 U/ml组(=28.324 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E)>LSR_(0.05),P<0.05],而后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机和溶凝时间对溶凝质量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F=1.44,P>0.05)。结论纤溶酶溶凝的最佳有效浓度为50 U/ml,延迟16 h用药不影响溶凝效果,溶凝2 h足以发挥作用。
- 宋越群王亮于剑曹志王雯可
- 关键词:纤溶酶脑出血时效
- 旋转抽吸法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探讨该技术对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使用旋转抽吸法为试验组,未行旋转抽吸法的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肿位置、血肿体积、血肿平均CT值、手术时机及术前GC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3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05)。随访1年,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存活病人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2)。结论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根据首次抽吸后剩余血肿和穿刺针尖的位置关系,旋转调整穿刺针后再进行尿激酶注入和后续抽吸,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并改善疗效。
- 于剑曹志宋越群王庭忠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