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传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治疗对肝纤维化大鼠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的影响,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模型组用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造模,给药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进行预防治疗,正常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实验大鼠,肝脏取材,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ⅣmRNA表达变化,用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染色发现,给药预防组肝组织结构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纤维组织沉积也明显轻于模型组;给药预防组大鼠肝组织中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Ⅳ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能预防肝纤维化形成,能够降低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过程。
- 钱福永王家传王玉梅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PSCs治疗组、iPSCs+siHIF-2α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栓塞90 min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3 d进行i PSCs移植、i PSCs+siHIF-2α移植或PBS注射。在移植之前及之后的第2、4周,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体层仪(micro-PET)扫描测定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摄取值。移植后第4周,处死大鼠行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在干细胞移植后第2、4周,i PSCs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而i PSCs+siHIF-2α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在这两个时间点均高于i PSCs治疗组(均为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的第2、4周,与PBS对照组比较,i PSCs治疗组和i PSC+siHIF-2α组脑缺血大鼠脑部的糖代谢水平(损伤侧/正常侧)明显增加(均为P<0.001)。干细胞移植后第2周,i PSCs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明显高于iPSCs+siHIF-2α组(P<0.001)。此后iPSCs+siHIF-2α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持续上升,至干细胞移植后第4周,与iPSCs治疗组较为接近,但仍低于iPSCs治疗组(P=0.02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移植的干细胞存活并迁移至梗死区周边,并且大部分的移植干细胞均表达了神经细胞标志物。结论i 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HIF-2α基因下调对iPSCs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 余学问徐华黄忠华李振国闵琴琴梁莹莹徐洲稳石红琴邵牧民王家传
- 关键词:脑缺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 茵栀黄注射液基于FXR调控MDR3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Yinzhihuang injection,YZH)对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3,MDR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调控肝脏胆汁酸代谢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茵栀黄注射液干预HL-7702,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探索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活性影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确定茵栀黄注射液的理想干预浓度和时间;用GW4064(FXR激动剂)促进FXR基因的表达,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GW4064组,GW4064+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DMSO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FXR基因,分为siRNA组,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阴性组。Real-time 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XR,MDR3 mRNA及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IF)检测FX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理想干预浓度1.08%,理想干预时间为15.47 h;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活性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GW4064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siRNA组抑制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GW4064组比较,GW4064组+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siRNA组比较,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茵栀黄注射液通过FXR促进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来调控肝脏胆汁酸的代谢,本实验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提供实验依据。
- 李琦佘世锋曹敏兰绍阳王家传李慧谭梅傲
- 关键词:茵栀黄注射液法尼酯X受体HL-7702肝内胆汁淤积
- 淫羊藿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探讨淫羊藿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分离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成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15,30,60μmol·L^(-1)淫羊藿素)和抑制剂组(60μmol·L^(-1)淫羊藿素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变化,以细胞计数法-8(CCK-8)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性(OD值)分别为0.41±0.05、0.63±0.06、0.75±0.08、0.88±0.06、0.69±0.06,LC3Ⅱ/LC3Ⅰ表达量分别为1.76±0.15、1.45±0.11、1.12±0.07、1.05±0.09、1.32±0.1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65±6.32)%,(37.01±3.24)%,(26.47±2.11)%,(19.84±1.40)%,(35.12±0.30)%,p-PI3K表达量分别为0.35±0.05,0.48±0.05,0.68±0.07,0.89±0.09,0.41±0.06,PI3K表达量分别为0.94±0.11,0.94±0.09,0.92±0.11,0.87±0.12,0.90±0.09,以上指标,对照组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实验组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素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
- 邵梅王家传
- 关键词:淫羊藿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凋亡自噬
- 超微病理技术中锇酸理化状态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锇酸固定剂防挥发新技术,并比较不同保存方法对病理组织标本制备电镜样品时使用的锇酸固定剂防挥发的影响。方法将传统的棕色磨口瓶保存法、冷冻保存法与双层乳胶封装保存法进行比较,观察储存锇酸固定剂的冰箱中空气的PM1. 0、PM2. 5以及PM10的数值变化,从而判断锇酸挥发情况。结果双层乳胶封装保存法防锇酸挥发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储存方法。在内层乳胶手套无破损的情况下,外层乳胶手套始终保持未被锇酸污染而变黑。储存锇酸的冰箱内壁及冰箱内与锇酸一同存放的其余试剂等的包装,肉眼观察均清洁无污染。测量结果显示:常温下室内PM1. 0数值约为10μg/m^3、PM2. 5数值约为15μg/m^3、PM10数值约为18μg/m^3,在未存放锇酸以及采用双层乳胶封装保存法存放锇酸的4℃冰箱中,三项指标数值与室内环境中记录的数值基本相等。采用棕色磨口瓶保存法储存锇酸时,冰箱内空气中PM1. 0、PM2. 5以及PM10的记录数值成倍增加。结论双层乳胶封装保存法可以有效防止锇酸挥发,在有效避免对电镜制样工作人员身体毒害的同时,有效防止实验设备和环境受到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 余学问王家传梁莹莹徐洲稳胡闻
- 关键词:固定剂透射电镜
-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0年
- 综述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延长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窗,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抗炎症,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促进神经元突触重塑,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方面。
- 秦秀德王家传蔡浩斌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丹红注射液溶栓时间窗抗炎
- 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SMILE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SMILE均为女性,年龄32~49岁。病变组织在镜下均见异型增生的复层上皮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的黏液细胞,胞质空泡状;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常见。其中3例伴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例为单纯性SMILE。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p16胞核与胞质阳性,CAM5. 2胞质弥漫阳性,2例IMP3阴性、2例IMP3阳性,4例p63、p40均为部分肿瘤巢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Ki-67增殖指数20%~60%。2例获得细胞学随访,均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 SMILE不同于HSIL或AIS,有其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需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上皮病变及未成熟鳞状化生等鉴别。
- 闵琴琴徐华黄忠华李振国余学问梁莹莹徐洲稳王家传邵牧民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 阴茎硬化性脂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阴茎硬化性脂质肉芽肿(sclerosing lipogranuloma,SL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SL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不规则结节状组织4块,切面灰白色、灰黄色,质硬,无出血、坏死。镜检:肿物呈多结节状,无包膜,界不清,脂肪坏死、组织变性,混有多量组织细胞、泡沫性吞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可见放射状星形小体。间质伴有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较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组织细胞、泡沫性吞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均弥漫表达CD68、vimentin,不表达S-100、HMB-45。FISH检测MDM2基因无扩增。结论阴茎SLG为罕见病变,国内尚无报道,患者一般有局部矿物油注射史。需与腺瘤样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高分化脂肪肉瘤相鉴别。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 黄忠华徐华余学问梁莹莹王家传邵牧民
- 关键词:阴茎石蜡凡士林
- 丹红注射液改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效果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能否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增强神经干细胞(NSC移植修复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SC移植治疗组(NSC组)、丹红注射液组(DH组)、NSC+丹红注射液组(N+D组)、NSC+丹红注射液组+ML385组(N+D+M组)和PBS对照组(PBS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脑缺血模型,栓塞1.5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3 d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处理。在NSC移植术前和术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移植术前,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周时,NSC组、DH组和N+D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较PBS组和N+D+M组均降低(均为P<0.05)。与PBS组和N+D+M组比较,NSC组、DH组和N+D组的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N+D+M组的GPX水平较PBS组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移植到大鼠脑内的NSC能够迁移至脑梗死周边区域并存活,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NeuN和新生血管标志物vWF,而N+D+M组的NSC存活数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调控Nrf2信号通路改善干细胞移植微环境,增加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提升NSC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效果。
- 王家传余学问徐华李振国徐洲稳邵牧民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丹红注射液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HIF-2α对乳腺癌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型乳腺癌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HIF-2α和CD44在MDA-MB-231细胞以及MCF-7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调控HIF-2α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44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2α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及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CD44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HIF-2α与CD44在乳腺癌细胞中共表达,且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调控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基因,CD44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与HIF-2α基因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乳腺癌中,HIF-2α基因与CD44基因表达密切相关,HIF-2α可能通过调控CD44的表达来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
- 徐华余学问黄忠华李振国闵琴琴梁莹莹徐洲稳王家传邵牧民
- 关键词:乳腺肿瘤CD44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