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红娟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排卵
  • 2篇综合征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综合征
  • 2篇IVF/IC...
  • 2篇促排
  • 2篇促排卵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抑制素
  • 1篇抑制素水平
  • 1篇孕激素
  • 1篇孕酮
  • 1篇生成素
  • 1篇受精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受精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陈秋菊
  • 3篇匡延平
  • 3篇叶红娟
  • 2篇何雯
  • 2篇叶静
  • 1篇朱秀娴
  • 1篇傅永伦
  • 1篇吕祁峰
  • 1篇张洁

传媒

  • 2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中LH与IVF/ICSI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2
2016年
的:探讨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中基础血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侧PCOS患者采用从早卵泡期开始使用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促性腺激素(Gn)的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行IVF/ICSI治疗;根据基础LH水平分为3组,A组:0~5IU/L,B组:5~10IU/L,C组:〉10IU/L,分析3组患者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不同血LH水平与控制性超促排卵特征及IVF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3组在促排卵过程中LH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基础LH水平、中期LH水平、诱发排卵当日的LH水平及诱发排卵次日的LH水平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扳机日LH水平波动于0.08—12.33IU/L之间,无一例发生自发性LH峰;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及获卵率A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及有效胚胎数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续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结果表明,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可有效预防PCOS患者行IVF/ICSI治疗的自发性LH峰发生,并且基础高LH水平未损害PCOS患者的卵子及胚胎质量,对其临床结局也无明显影响,因此高孕激素超促排卵方案是一种新的简单安全、高效的垂体非降调节超促排卵方案,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叶红娟陈秋菊匡延平
诱发日内源性孕酮升高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及全胚胎冷冻移植的背景下,探讨诱发排卵日内源性孕酮(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PCOS患者行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gonadtropin,Gn)联合孕激素的超促排卵方案,取卵后全部胚胎冷冻,择期行FET,根据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为A组(P<1.0μg/L,n=125)和B组(P≥1.0μg/L,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总用量(1950.8±384.5 IU vs 1931.2±308.9 IU)及周期治疗时间(11.2±1.4 d vs 11.1±1.1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诱发日直径>14 mm卵泡数(14.1±7.7 vs21.0±10.3)、获卵数(14.0±7.8 vs 24.1±10.3)、成熟卵数(12.1±7.1 vs 21.1±9.0)、正常受精卵数(9.8±6.1 vs 16.8±8.2)及冷冻胚胎数(5.3±3.6 vs 7.2±3.4)均较B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FET的前提下,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诱发日内源性P水平的升高提示卵巢反应良好,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叶红娟陈秋菊何雯叶静朱秀娴匡延平
孕激素对促排卵过程中抑制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妇女在促排卵过程中孕激素对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分析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的内分泌特征及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方法 93例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随机分到研究组(PPOS组,n=60)和对照组(短方案组,n=33),测定促排卵过程中(月经周期第3日、第10~12日、诱发排卵日、诱发排卵次日)激素水平、抑制素A和抑制素B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采取全部胚胎冷冻的策略,分析后续FET周期的结果。结果在研究组,抑制素A和B的水平随着促排卵过程的继续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诱发日的抑制素水平[抑制素A为(1 416.4±924.7)pg/m L,抑制素B为(1 188.5±819.1)pg/m L]较基础水平[抑制素A为(29.7±23.4)pg/m L,抑制素B为(82.5±49.4)pg/m L]均有明显增加(P<0.05),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A水平较诱发日明显增加,达到(2 046.7±1 280.5)pg/m L(P<0.05),而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B水平较诱发日略有下降(P>0.05)。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随后的FET周期中,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的高孕激素水平没有影响卵泡周围颗粒细胞分泌抑制素。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进行PPOS可以获得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在随后的FET周期中,可以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叶静陈秋菊何雯张洁叶红娟傅永伦吕祁峰匡延平
关键词:孕激素抑制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