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兔耳动脉与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兔耳中央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方法将28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经股动脉入路组14只和耳中央动脉入路组14只(左耳7只,右耳7只)。用泰尔茂穿刺套管针行动脉穿刺,外套管留作后续插管的鞘,以1.8 F微导管行肝动脉插管。了解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总的操作时间和每一步操作时间,观察术后动物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动物均成功完成肝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组所需剃毛时间为(54.0±13.0)s,经耳动脉组不需此步骤。经股动脉组和经耳动脉组获得动脉入路时间分别为(585.0±249.0)s和(83.0±41.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30.5±86.0)s和(257.0±82.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 2);修复入路时间分别为(211.0±83.0)s和(90.0±0.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操作时间分别为(1 125.5±199.0)s和(419.5±134.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经股动脉组动物穿刺侧下肢活动受限,经耳动脉组动物无明显异常。结论经兔耳动脉入路行肝动脉造影可行。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耳动脉插管的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且不会留下肢体残疾。
- 武贝高杨席玮张秀明郭震张静渊余辉朱步銮陈世晞陈骏
- 关键词:肝动脉造影动脉动物实验
- 兔VX2门静脉癌栓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注入VX2肝癌瘤粒或瘤条,构建不同类型兔门静脉癌栓(PVTT)模型。方法 剖腹后直视下穿刺肠系膜上静脉,在兔门静脉主干近端置入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套管。2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n=10)注入0.1-0.2 cm瘤粒,B组(n=10)注入0.1 cm×1.5-2.0 cm瘤条。术后1周,DSA造影观察癌栓生长情况,处死后作病理学观察。结果 两组实验兔均成功完成门静脉插管,瘤株接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周造影显示,A组8只兔见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2只兔见门静脉主干癌栓,10只兔均见肝内弥漫散在的多发转移灶;B组10只兔均见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实质内未见弥漫性转移灶。结论 采用介入技术将不同大小的VX2肿瘤瘤粒或瘤条种植于兔门静脉内,能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肝内弥漫性转移灶的门静脉主干或一级以上分支癌栓模型。
- 武贝高杨席玮张秀明郭震张静渊余辉陈世晞陈骏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放射学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