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冬梅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近视
  • 3篇角膜
  • 3篇角膜塑形
  • 3篇角膜塑形镜
  • 2篇少年
  • 2篇双眼
  • 2篇青少年
  • 1篇眼调节
  • 1篇有效性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双眼视
  • 1篇双眼视觉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5篇吉林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纪冬梅
  • 1篇王淑荣
  • 1篇王瑞卿
  • 1篇张妍
  • 1篇温海燕
  • 1篇胡娱新
  • 1篇何宇茜
  • 1篇王锐

传媒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24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120眼)。对照组戴框架眼镜,观察组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年后眼轴变化。结果观察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4.1700±0.1405)、(24.2000±0.1317)mm均短于对照组的(24.9900±0.2341)、(25.2400±0.24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均大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应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更好的控制眼轴增长,减轻近视增加程度,从而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温海燕纪冬梅王锐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有效性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角膜塑形治疗的32例(50只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参差度以及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45只眼,占90.0%。治疗前后患者屈光参差度分别为(3.12±1.21)D和(0.35±0.37)D,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近视加深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减缓。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接受角膜塑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
纪冬梅
关键词:角膜塑形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双眼视觉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及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角膜曲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近视的青少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患眼39只,佩戴传统框架眼镜矫正)和观察组(22例,患眼41只,佩戴角膜塑形镜矫正)。两组患者均每季度进行1次复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及矫治6、12个月后裸眼视力,矫治前、矫治12个月后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角膜曲率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矫治前比,矫治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矫治前比,矫治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屈光度、眼压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眼轴长度显著延长,但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均显著减小,角膜曲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矫治12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组间及矫治前、矫治12个月后两组患者前房深度组内和组间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进行矫正,矫治效果良好,不会对角膜造成损伤,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纪冬梅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矫治效果角膜
激光光凝技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技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63例(12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在我院均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56眼,有效55眼,无效15眼,治疗有效率为88.1%。治疗后有4眼发生黄斑水肿,6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9%,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纪冬梅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
偏光镜介导的双眼注视状态下调节反应差异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利用偏振效应构建的3种不同注视方式下双眼调节反应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15名正视眼志愿者入选本试验(年龄18~38岁,男6名,女9名)。利用偏光镜和液晶显示器的偏振特性,设置3种不同的注视方式:(1)右眼能看到屏幕显示的视标,左眼无法看到;(2)右眼无法看到屏幕视标,左眼能看到;(3)双眼均能看到屏幕视标。使用红外电脑验光仪分别测量注视距离为5、2、1、0.5、0.33m时的客观验光值(以等效球镜计算),计算所有受试者在以上3种注视方式下的调节反应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注视方式下双眼调节反应的差异。结果:采用注视方式(1)(2)时,双眼在各种调节刺激下产生的调节反应有明显差异,其中使用眼(能看到屏幕视标眼)的调节反应均比未使用眼(不能看到屏幕视标眼)大(P0.05)。结论:双眼开放状态下,经常被使用眼的睫状肌处于相对紧张状态,较少使用眼则处于相对放松状态。这种调节反应的不均衡性,很可能是促发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瑞卿张妍胡娱新何宇茜纪冬梅王淑荣
关键词:眼调节偏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