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怀斌

作品数:6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电场
  • 2篇地闪
  • 2篇闪电
  • 1篇电场变化
  • 1篇电击法
  • 1篇电流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天气
  • 1篇玉米
  • 1篇云闪
  • 1篇特性分析
  • 1篇人工触发闪电
  • 1篇人工引发雷电
  • 1篇雷电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关系
  • 1篇放电
  • 1篇放电过程
  • 1篇辐射场
  • 1篇雹云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王怀斌
  • 3篇郄秀书
  • 3篇刘欣生
  • 3篇张义军
  • 2篇陈明理
  • 2篇周筠君
  • 1篇肖庆复
  • 1篇张广庶
  • 1篇王才伟
  • 1篇张鸿发
  • 1篇王致君
  • 1篇贾伟
  • 1篇刘新中
  • 1篇楚荣忠
  • 1篇董万胜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工诱发闪电及玉米的变异性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讨论了在玉米抽穗和杨花期大田里进行的人工诱发闪电试验中测定的闪电击地点附近电磁场的变化以及收获时发现的闪电击地点及闪电主分流电流通路附近的大田玉米单株双穗率和雄花结穗率比对照地段高出4倍和2.8倍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其它物理因素诱发变异的结果。如果今后能得到重复,所得变异株能够遗传,那将可以作为自然界物种演变的一种佐证,使人工诱发闪电实验成为生物基因诱变的大田实验场所。
刘新中陈明理房广森王怀斌袁义
关键词:电击法玉米
陇东地区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关系被引量:43
1999年
利用1997年设在陇东地区的闪电定位系统及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冰雹云系发展演变及其地闪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降雹前30min左右时,每5min地闪频数陡然上升,降雹前18min,每5min地闪频数平均上升为3.5,每5min地闪频数的最大值一般是出现在开始降雹前16min到前6min之间,在冰雹云演变的发展、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中负地闪数远大于正地闪数,并且起着主导作用。冰雹云中心的冰相粒子含量的变化与地闪数变化相对应,间接表明冰雹云起电机制主要以非感应起电机制为主。
周筠君张义军郄秀书葛正谟王致君王怀斌
关键词:地闪冰雹云
空中人工触发闪电试验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7
1998年
利用1996年南昌人工引雷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空中触发闪电的放电特征,估算了火箭上升时的电参数。结果表明:空中触发闪电的触发高度比地面触发闪电的触发高度约大2倍。在火箭上升阶段,空中触发闪电在地面引起的电场变化为负,地面触发闪电在地面引起的电场变化为正。在两次地面触发闪电中,火箭上升路径上沉积了正电荷,其平均电荷密度分别为1.0×10-5C/m和6.7×10-6C/m,平均电晕电流分别为0.68mA和0.57mA;在两次空中触发闪电中,火箭上升路径上沉积的电荷在通道上端为正,下端为负,最大电荷密度分别为3.7×10-5C/m和4.5×10-5C/m;空中触发闪电的先导是双向传播的,在地面电场为负电场的情况下,正先导向上发展传播,负先导向下发展传播,负先导接地时产生一大的快电流脉冲。先导发展过程中地面电场变化为脉冲式的,回击过程与自然闪电特性相似,其后常伴有连续放电,并叠加有M变化。闪电电流与其通道的相对光强有很好的正相关。
张义军刘欣生王才伟肖庆复董万胜王怀斌
关键词:闪电电流电场
地闪与对流性天气系统中降水关系的分析被引量:74
1999年
利用1997年夏季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平凉雷电与暴雹实验站设置的3站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与雷达、降水及探空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地闪与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用来对一般性对流天气中降水进行估测是可行的。通过非线性回归近似拟合得到平均雨强与对应时段内的地闪数回归方程为R=1.692lnF-0.273,相关系数r为0.8641。同时地闪频数与层结最大不稳定能量一样能够指示对流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周筠君郄秀书张义军葛正谟楚荣忠张鸿发张广庶王怀斌贾伟
关键词:地闪对流性天气降水
1991年北京延庆人工引雷实验及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简要地叙述了北京1991年夏天利用火箭-导线技术两次引雷成功的结果.两次引雷成功均是在地面电场为正(即正电荷当顶)时触发的.触发时地面电场分别为3.1kV/m和2.5kV/m,高度在300-400m之间.分析表明,两次火箭引雷均系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激发上行负流光,然后产生连续对地放正电的过程,无回击发生.简单模式分析表明,中和电量小于10C,火箭上升过程导线中电晕电流约为4mA.
陈明理刘新中刘欣生王怀斌
关键词:人工引发雷电电场
闪电的20 MHz辐射与放电过程被引量:8
1990年
利用一台窄带高频接收机对20MHZ的闪电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配合观测以区分对地放电中的各放电过程,得到了地闪各闪击过程及云闪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我们认为云闪的k变化、地闪中的第一次闪击是20MHZ的最强辐射源,以后的闪击次之,并逐步减弱。
郄秀书刘欣生王怀斌
关键词:闪电辐射场电场变化放电过程云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