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定位法
  • 1篇眼病
  • 1篇眼球突出
  • 1篇眼球摘除
  • 1篇眼外科
  • 1篇眼外科手术
  • 1篇眼轴
  • 1篇眼轴长
  • 1篇眼轴长度
  • 1篇早期误诊
  • 1篇摘除
  • 1篇占位
  • 1篇占位病变
  • 1篇上斜肌
  • 1篇上睑
  • 1篇球内异物
  • 1篇睑板
  • 1篇睑板腺
  • 1篇睑板腺癌

机构

  • 5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王成业
  • 3篇刘双珍
  • 1篇刘庆丰
  • 1篇张帆
  • 1篇施启迈
  • 1篇吴振中
  • 1篇雷志辉
  • 1篇许雪亮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再论睑板腺癌早期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1982年笔者曾报道6例睑板腺癌早期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而施行囊肿切刮术,少者1次,多达7次,都是在基属医院由非专科医生误诊的.此后,8年来又遇6例,而大部分是由地市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误诊的.为了进一步引起眼科临床者的重视,特别是经验不多的青年医师的重视,为今后堵住或减少误诊病例的发生,特再次提出报告,并发表一点浅见,请批评指正.
王成业
关键词:睑板腺癌误诊
“三点校正法”对鉴定球内异物的应用
1990年
正确判断异物在球内或球外,对制订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我院检测球内异物的常用方法是采用武汉医学院附一院设计的三角函数计算定位法(又名工农兵法)。实践证明对大多数病例定位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均经手术取出。然而对于眼球后部近球壁或嵌入球壁的异物,有时难以正确判断,须用其它方法再次检查验证,如缝环定位法和超声波探测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利用X线定位与超声波检测的数值,运用“三点”连线法,分析异物在球内或球外,以校正X线定位的正确性,简称“三点校正法”。经过十年的临床验证,认为十分有用,特介绍如下。
王成业
关键词:球内异物定位法超声波检测函数计算眼轴长度
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的初步研制及临床应用
1993年
在国内首次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进行初步方法学上的探讨。该分析系统对所采集的角膜前表面光栅映像直接分析处理,计算出角膜前表面若干个点的曲率半径和屈光度。先用标准钢球检测本分析系统的准确度,发现其精确度较高。临床应用在正视、近视、白内障及RK手术前、后有代表性病例验证时,该系统能较准确地反映角膜前表面水平子午线上的曲率半径、屈光度分布及其细微变化。
刘庆丰王成业吴振中张帆雷志辉米伟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计算机
部分眶内容剜除术后假体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1992年
部分眶内容剜除术后,虽然保留了眼睑,但由于眶内组织缺损量大,多难以镶配商品义眼,造成美容缺陷。我们自1986年以来,采用医用硅橡胶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结合,为17例行部分眶内剜除术后的患者制作了假体,美容效果良好。现将制作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许雪亮王成业刘双珍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眼球摘除假体
CT对眼部占位病变诊断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1989年
我院自1985年开始对临床诊断为眼部占位病的45例(47眼)患者进行了CT 检查,其中28例(30眼)经过手术治疗。现将其结果初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经临床诊断为眼部占位病者45例的CT检查结果(表),CT 检查的阳性结果为96.66%。
刘双珍王成业
关键词:CT扫描眼病手术
眶内结核瘤2例
1989年
例1 唐××女32岁住院号304208。左眼异物感、流泪3个月。眼球渐渐突出伴视力下降2个多月。于1987年3月21日入院。5个月前,左眼异物感、流泪和不适的感觉。约1个月后,在上睑内侧深处可触及黄豆大的肿块,不痛。肿块逐渐长大,眼球逐渐突出,视力减退。以往健康,无咳嗽和盗汗病史。否认个人和家庭结核病史。发育营养正常。右眼视力1.5,左眼0.7。眶内上方可扪及3×2cm 肿块,局部无红肿,与皮肤无粘连,与眶壁有粘连,不能移动,
王成业刘双珍施启迈
关键词:结核瘤上睑眶壁眼球突出上斜肌睑外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