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庆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硬变
  • 6篇肝硬变
  • 5篇门静脉
  • 5篇静脉
  • 4篇血压
  • 4篇门脉
  • 4篇门脉高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素
  • 3篇自显影
  • 3篇显影
  • 3篇门静脉高压
  • 3篇静脉高压
  • 3篇高压症
  • 3篇放射自显影
  • 3篇放射自显影术
  • 3篇肝硬化
  • 3篇肝组织
  • 2篇血液动力

机构

  • 9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医学院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9篇冷希圣
  • 9篇杜如昱
  • 9篇刘继超
  • 9篇徐庆红
  • 5篇彭吉润
  • 4篇冯洪强
  • 4篇张忠明
  • 3篇郑恩涛
  • 2篇朱继业
  • 2篇齐桂英
  • 2篇周岩冰
  • 2篇魏玉华
  • 1篇张忠明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硬变隔离灌流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用隔离灌流的鼠肝硬变模型(IPCM)对硬变肝脏的循环顺应性进行观测。方法 CCl_4诱导的肝硬变大鼠60只分成6组,分别按基础流量及15、25、35、45、55ml/min 的不同灌流率行肝灌流,测量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肝硬变对照组1.6±0.3kPa(16.8±2.9cmH_2O)的基础压力相比,35~55ml/min 的高灌流率伴有门静脉压力从2.5±0.4~3.9±0.7kPa(26±4~40±7cmH_2O)的迅速升高,灌流率的增大与门静脉压力的升高间有高度相关性(r=0.985;P<0.001),肝内阻力则变化不大(P>0.05)。IPCM 的最大稳定灌流范围为15~35ml/min,较文献报告的 IPRL 范围明显缩小。各组肝内阻力变化不大(P>0.05),门静脉压力的上升主要源于向肝血流量的增加,提示肝内血管床顺应性下降。结论 (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内循环顺应性下降而向肝血流量增加;(2)IPCM 是研究肝脏病、生理变化的好方法。
郑恩涛冷希圣刘继超徐庆红彭吉润杜如昱
关键词:肝硬化灌流门静脉压
全文增补中
人肝组织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1996年
目的:研究人肝组织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密度。方法: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结果:每1000μm ̄2α_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肝细胞125.50±15.14、肝动脉70.50±18.86、门静脉40.99±8.87、肝静脉33.92±10.85。结论:α_1-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各血管壁,但前者受体密度明显高于后者(P<0.01);肝内血管中肝动脉壁受体密度显著高于门静脉及肝静脉(P<0.01),门静脉与肝静脉壁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冯洪强冷希圣徐庆红张忠明刘继超杜如昱
关键词:受体肾上腺素受体放射自显影术肝组织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循环动力学的研究
1997年
目的观察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循环动力学改变,并对有关调节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按不同程度缩窄大鼠门静脉主干,造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模型,使用放射微球法对43只大鼠胃粘膜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明显减少,粘膜下层、肌层血流明显增加;胃粘膜微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而粘膜下层、肌层阻力下降;胃粘膜血流量与门静脉压力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呈低灌流状态,胃粘膜血流减少与门静脉压力升高、粘膜微血管阻力增加有关。
周岩冰冷希圣齐桂英朱继业朱继业徐庆红彭吉润魏玉华徐庆红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血液动力学胃粘膜核素显像
大鼠实验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肝组织α_1-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1997年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肝组织α_1-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肝组织结构间α_1-受体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变各期肝组织结构α_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P<0.01)。本实验组肝内各组织结构α_1-受体的下降可能是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冯洪强冷希圣张忠明徐庆红刘继超杜如昱
关键词:肝硬变门静脉高压Α1-受体放射自显影术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门体分流及循环动力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作者使用放射性微球技术,观察了31只大鼠不同程度门静脉缩窄后血流动力状态及门体分流量和门静脉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存在显著的高循环动力状态: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降低,伴有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内脏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门体分流量明显增加,并与门静脉压力的升高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Y=26.14+5.32X(r=0.76,P<0.001)。作者认为,全身及内脏血流增加是维持实验动物门静脉高压状态的主要因素。
周岩冰冷希圣齐桂英朱继业彭吉润徐庆红刘继超魏玉华杜如昱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门体分流术血液动力学
肝硬变时肝内门静脉系统血管顺应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用隔离灌流的鼠肝硬变模型(IPCM)观测肝内血管的顺应性。方法80只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硬变大鼠,按门静脉单纯灌流和门静脉肝动脉联合灌流分为A、B两组,通过递增灌流速度观察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中,对照组基础压力为165±028kPa,与此相比,每分钟灌流速分别为35ml,45ml,55ml的3个实验组灌注压随着灌流速度的梯度增加而迅速升高,二者间有高度相关性(r=0985,P<001),肝内阻力变化不大(P>005);每分钟灌流速为15ml的Q15组则由于低灌流造成了模型的不可逆损伤。IPCM最大灌流速度范围小于文献报告的正常肝脏灌流的相应范围。B组中,Q35~Q55组的灌注压力也呈迅速升高趋势(P<005),但未发生Q15组的低灌流现象;与A组相比,B组由于开放了肝动脉灌流而部分地缓解了门静脉的压力升高。结论(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内循环顺应性下降而向肝血流量增加;
郑恩涛冷希圣刘继超徐庆红彭吉润杜如昱
关键词:肝硬化灌流门静脉压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病人肝组织中肾上腺素受体的变化被引量:5
1997年
了解α1-肾上腺素受体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及病人肝组织中的变化,为肝硬变A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3H-哌唑嗪对四氯化碳诱导的18只大鼠肝硬变模型和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病人的肝组织进行了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大鼠肝组织结构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每10000μm2银粒计数,正常/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肝细胞:946±100/431±54/567±92/692±55;肝动脉581±90/250±87/273±92/273±88;(2)门静脉:470±83/260±75/258±77/253±83;(3)肝静脉:362±92/229±64/218±87。病人肝组织结构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每10000μm2,正常/肝硬变)分别为:(1)肝细胞:1255±151/583±48;(2)肝动脉:705±189/184±47;门静脉410±89/154±21;(3)肝静脉:339±95。结论肝硬变各期大鼠及病人肝组织结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均明显低于各自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P<0.
冯洪强冷希圣张忠明张忠明徐庆红杜如昱
关键词:肝硬变门脉高血压肾上腺素能Α核素成像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α_1-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作者应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和8例非肝病患者的肝组织α1-受体分布及密度,每10000μm2不同组织特异性结合银粒密度(对照组/肝硬变组)为:肝细胞1255.07±151.14/583.37±47.64;肝动脉705.06±188.68/183.54±46.77;门静脉409.98±88.73/154.02±20.65;肝静脉339.29±94.85/…。结果发现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各结构α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结构(P<0.01)。本实验组肝内各结构α1-受体的减少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破坏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冯洪强冷希圣徐庆红张忠明刘继超杜如昱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肾上腺素能放射自显影术肝硬变
肝硬变隔离灌流模型的建立
1998年
目的观察用改进技术建立的肝硬变隔离灌流模型(IPCRL)的活力情况。方法 IPCRL模型与经典的正常肝灌流模型(IPRL)各10例,分别以各自的基础肝血流量进行2小时的持续灌流,观测灌注压变化并定期取样测定肝活力指标。结果经病理证实为肝硬变的IPCRL模型门静脉基础灌注压(2.57±0.33kPa)明显高于IPRL(1.33±0.16kPa)(P<0.05);肝活力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PCRL模型具有肝硬变特征,隔离后肝活力正常。
郑恩涛冷希圣刘继超徐庆红彭吉润杜如昱
关键词: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