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昌 作品数:7 被引量:9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博罗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层医院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溶栓和非溶栓人群的情况。方法收治发病在0~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79例,其中175例接受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组),104例拒绝溶栓治疗(非溶栓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24 h、7 d NIHSS评分、24 h内出血风险,主要考量的临床结果为90d mRS评分,定义0~1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的比例为62.7%。65%的溶栓患者DNT时间控制在60 min内,在90 d mRS评分中,溶栓组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要大于非溶栓组,OR值为1.776(95%可信区间为1.088~2.901)。但是24 h出血比例,溶栓组要大于非溶栓组(7.4%vs 0,P=0.002)。结论尽管使用阿替普酶溶栓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在时间窗内的溶栓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的临床预后。基层医院在建立溶栓绿色通道及缩短DNT时间需要继续优化改革,普及溶栓知识、正确认识溶栓获益及风险能使更多人群接受溶栓治疗。 陈光生 林伯昌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对MoCA、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oCA、NIHSS评分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修复受损的神经,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姚成柱 林伯昌 徐惠珍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改善脑循环、服用脑保护剂等,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原发病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和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9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而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和RI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陈光生 林伯昌 朱伟明 姚带章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依达拉奉联用醒脑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氧疗+一般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059);实验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1,P=0.001);实验组发生迟发性脑病6例(8.0%)低于对照组16例(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3,P=0.02)。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可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陈光生 朱伟明 林伯昌 陈素妮关键词:依达拉奉 醒脑静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即以针灸结合疏血通治疗为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幅度,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G、HDL-C、LDL-C、TC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协同改善血脂水平,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病情转归、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林伯昌关键词: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 针灸 疏血通 硝普钠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使用阿替普酶要求血压控制在180/100mm Hg以下,BP>180/100 mm Hg的患者在溶栓前需要使用降压药将血压达标。硝普钠作为一种常见的静脉降压药,我们回顾分析了硝普钠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05月收治了发病在0~4.5 h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患者共96例。按照血压分组,BP>180/100 mm Hg有26例,应用了硝普钠降压。BP<180/100 mm Hg有70例,未使用硝普钠。我们分析了两组患者在24 h内出血风险,主要考量的临床结果为90 d mRS评分,定义0~1分为良好预后。结果使用硝普钠和未使用硝普钠两组之间的临床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使用硝普钠降压可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选择。 林伯昌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硝普钠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两种活血化瘀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两种活血化瘀针剂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按使用中成药针剂不同分为疏血通组和血栓通组。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 RS)、颅内出血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或者血栓通注射液。 林伯昌关键词: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疏血通 血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