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琪
- 作品数:63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2004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主题——兼论均衡增长思路被引量:8
- 2004年
- 陈东琪
- 关键词:宏观调控通货膨胀产业结构就业问题
-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大起大落——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陈东琪
-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府工作报告物价管理扩大内需通货紧缩
- 经济温和调整阶段的总体判断与宏观调控着力点被引量:2
- 2005年
- 本轮经济周期经过3年上升,去年达到高点后逐步缓转,今、明两年将处于一个温和调整阶段。所谓温和调整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不太大,从客观趋势和政策主观追求相统一的角度看,估计比去年9.5%的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大约在7%-9.5%的区间内。这一阶段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在五个方面。一是及时应对经济形势最新变化。二是合理调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三是积极推动三大需求均衡增长。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7%-9%)内,防止出现过度下降,下一步的总需求管理应当着力抓控制投资增长下降速率,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外贸顺差规模。四是努力促使“短边产业”加速增长。特别是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来考虑,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具有短期平衡的意义,又具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意义。五是为企业创造一个效益增进的宏观环境。今后,应当采取更多政策措施,为各类行业之间提供公平合理的外部成本条件,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经营环境。这是长期有效地改进企业效益的外部途径。
- 陈东琪
- 关键词:经济周期需求管理现代服务业
- 高油价带来国际偏见 中国缘何成替罪羊
- 2005年
- 刻意强调“中国影响”试图推卸自己责任?对于近两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有各种不同看法,但西方某些国家提出的、并在国际舆论界较为主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是根本原因,甚至更有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真的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制造者吗?
- 梁树和杨迈军陈东琪RobertPerlmanLawrenceEaglesIanPotter
- 关键词:替罪羊偏见石油价格上涨国际舆论威胁论
- 论政府高效行政与政府体制改革——一个简单的理论思路被引量:6
- 2000年
-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的业绩 ?怎样才能使政府干预更为有效 ?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 ,不仅要对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政府职能界定、宏观调控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重新考虑 ,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由政府做的事情的一部分可以交给市场和企业 ,政府的经济职能特别是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和直接经营的职能可以缩小 ,对经济的调节职能有一部分也可以转给市场。在政府、企业、市场之间完成了职能的重新分工之后 ,政府不仅要及时精简机构和人员 ,按照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重新确定政府的规模 ,而且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原来适应于计划经济的政府体制 。
- 陈东琪
- 关键词:政府体制
- 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 2007年
-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调控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丰富,调控的理念和技术也趋于成熟,调控实践的科学性越来越强。从调控效果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越来越好,逐步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协调增长格局,迎来了国民经济既快又稳的发展局面。改革开放29年特别是近几年提出并实施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 陈东琪宋立
- 关键词: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宏观经济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如何管理经济--从[日本经济病]得到的启示
- 2001年
- 陈东琪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宏观调控
-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势预测
- 2012年
- 中国总量不大,今年大概8.2万亿美元的GDP,增长7.8%左右,比去年净增49000亿GDP的规模,但是今年的增量大,我测算一下,大概今年的GDP净增,按今年全年的汇率测算,应该会净增加8000亿美元。美国今年按2%的GDP增速算,大概增加3000亿美元。所以美国的总量最大,中国的增量很大。政治生态确定以后,全球市场未来的发展,全球经济的景气方向会产生重大的变化。
- 陈东琪
-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GDP政治生态全球经济
- 近期宏观经济政策操作思路
- 2003年
- 一次突发的事件,一场危机,不管它有多利害,总是要被人类战胜的,“非典”也是这样。但透过这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教育。
- 陈东琪
-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大起大落
- 2004年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谨慎预期“经济增长7%左右”.实际上就是从防止大起大落的政策目标来考虑的,就是告诉我们,既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以发展的方式来解决,以免错失难得的机遇期,但经济发展速度又不能太快,不能出现“透支性增长”(把未来的增长吃掉了)。
- 陈东琪
- 关键词:宏观调控国有资产投资服务业供给管理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