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荣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力的作用。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矫形/支具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I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进行评定,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屈、伸肌群的PT、TAE以及H/Q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分别为(38.58±17.34)N·m和(63.26±16.91)N·m]、TAE[分别为(6.33±2.35)J和(12.32±5.24)J]以及H/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结论 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力。
- 张继荣崔国伟张谦
- 关键词:脊髓损伤等速训练下肢肌力康复训练
- 等速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不同国家、地区、年龄及性别脊髓损伤发病率存在极大差异。欧美(12~15)/100万,日本约39.4/100万,与日本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北京约68/100万。
- 王志涛吴霜张继荣
- 关键词:等速技术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 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康复现状被引量:33
- 2017年
-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的功能问题之一。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评定和恢复患者的步行功能是一个重要目标([1])。就上述问题,本文从常用的步行功能评定方法以及主要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陈源张继荣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评定
- 脊髓损伤后步行功能障碍的康复现状被引量:10
- 2016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它常造成正常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和尿便功能出现障碍或丧失,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和社会[1-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国外外伤性SCI(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TSCI)的发病率约20-45例/百万人口,北京地区发病率约68例/百万人口,且SCI 发病率呈现每年进行性增长、平均年龄有所增加的特点[3-4]。此病致残率极高,伤后多遗留截瘫或四肢瘫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步行障碍不仅使患者无法很好地进行站立、行走,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因而提高SCI 患者步行能力已成为康复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SCI 后步行功能障碍的各种步行功能评定方法及其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SCI 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评定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 何志良张继荣
-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 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所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病患者在发病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作业疗法是指作业治疗师在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后,运用有目的、经过筛选的作业活动,对因存在躯体功能障碍而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丧失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以改善其躯体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进而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本文主要总结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所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向珊张继荣
- 关键词:作业疗法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远期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对性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4周,每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洼田饮水试验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生呛咳的例数及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发生脑卒中后肺炎的例数。结果经2周及4周治疗后,MMASA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发生呛咳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3个月末、6个月末发生肺炎并发症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减少脑卒中后慢性肺炎的发生。
- 吴霜陈彦俞育秀张继荣石阳梅杨水芬
-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
- 吞咽功能辅助检查的应用现状被引量:6
- 2017年
- 限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多年来临床对吞咽的评估多使用各种主观测量及量表,但因上述方法不够直观和准确,容易误诊漏诊,且对误吸后不引发咳嗽或痛苦症状的隐匿性误吸难以发现。所以为了更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吞咽障碍,并更好地了解治疗和代偿策略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以早期诊断、合理评定及个性化治疗;吞咽功能的各种辅助检查自上世纪末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
- 颜瑜张继荣吴珊
- 关键词:吞咽吞咽障碍
- B/M型超声评估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
- 颜瑜张继荣吴珊
- ICF核心分类组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3
- 2017年
- 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经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但这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述,当涉及收集与健康、评价、卫生干预计划和结局描述有关的信息时没有人使用该定义[1]。
- 吴文婷张继荣
- 关键词:健康
-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疗效。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资料中关于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截止日期为2016年1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包括1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经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其失语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SMD=0.50,95%CI为(0.09,0.90),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显著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图命名能力(P=0.03)。治疗过程中仅有11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都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不需特殊处理。 结论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并且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受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及其他因素限制,本文结论还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以期为临床应用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提供参考资料。
- 徐丹陶陶张继荣凌会敏
- 关键词:脑梗死失语症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