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从叙事艺术到文本内涵——试论《阿毛姑娘》的创作艺术
- 2009年
- 从叙事学"叙事眼光"入手深入文本,抓住文本中"梦"这一关键字眼,可层析出"梦的客体"与"主体的梦"两个层面。而由于"梦"的歧义性存在,又使得《阿毛姑娘》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趋于复杂、丰富。
- 张鹏燕
- 诱惑与奴役——丁玲小说话语转变原因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丁玲小说话语的两次大的转变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丁玲的评价。从哲学层面讲,革命的诱惑与奴役是导致丁玲话语转变的重要原因。因为革命的这种双重形象与来具有,因此丁玲的话语转变只能是悲剧。
- 张鹏燕
- 关键词:诱惑奴役
- 爱伦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瑞典思想家爱伦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中国妇女解放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本文首次系统地梳理了爱伦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爱伦凯的创作对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 张鹏燕
- 关键词:女性解放
- 合乎“戏情”:冯叔鸾的戏剧美学思想
- 2024年
- 冯叔鸾是中国话剧发生期一位既懂旧剧又对新剧颇有研究的人,准确地说,他是个全才。除了编剧、演剧、评剧,还是著名报人,并从事翻译,擅长写小说。长期以来,他一直被忽略。冯叔鸾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学界一般认为“脚本”是其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但通读其著作,“戏情”才是其戏剧美学的关键词。
- 张鹏燕
- 关键词:戏剧理论
- 时代的懊恼与压抑——探微丁玲早期创作心理及人物心理
- 2012年
- 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主人公给人带来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苦恼。丁玲当时的创作心理说明了"时代的懊恼与压抑"既是丁玲的创作心理,也是人物的心理。
- 张鹏燕段红红
- 关键词:压抑
- 话语转变中的执守与宿命—论丁玲小说创作
- 丁玲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前后话语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女性话语转变为政治话语。对此,本文认为丁玲在话语转变中仍有自己的执守,即对女性生存、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一点是丁玲小说最独特的价值。同时本文认为丁玲话语转变的...
- 张鹏燕
- 文献传递
- 现时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重组研究
- 2009年
- 受众群体结构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传媒产业本身的资源结构布局等发展趋向问题,还会对社会整体价值观念、个体心理意识的塑造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事实上,更多地从结果的角度看到分众化的趋势,忽略了过程的复杂。论文着重从后一角度看现时媒体环境下受众重组的呈现、原因与意义。
- 张鹏燕范晓鹏
- 新闻评论的情怀问题——以《南方都市报》的一组社论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论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的三篇社论为例,谈新闻评论写作要有情怀。而写作者对受众的激励作用,是有情怀的一个现实落脚点。而有情怀的写作,必将给受众以温暖。
- 张鹏燕
- 关键词:新闻评论情怀温暖
- 爱伦凯与中国1920年代女性解放思潮
- 2013年
- 爱伦凯与中国1920年代女性解放思潮的关系是一种需要作多方梳理的复杂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此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爱伦凯形象的中国定位、爱伦凯的这种定位对中国1920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两个方面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引进背景影响了爱伦凯形象的中国定位,被简化了的爱伦凯正面影响了1920年代中国新型男女形象的形成,负面成为世俗图景中"准"新男子和"准"新女子的时髦武器。
- 张鹏燕
- 关键词:女性解放
- 坚守在徘徊:丁玲的生命悲剧
- 2009年
- 1942年后的丁玲,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坚守艺术,自身遭厄运;坚守政治,文学遭厄运。作为作家,无论丁玲如何选择,结局都是悲剧。对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加以诠释,会有利于我们认清一个时代的悲剧。
- 张鹏燕
- 关键词:坚守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