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亮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血压
  • 4篇起搏
  • 4篇高血压
  • 3篇心房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选择素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高血压病
  • 3篇高血压患者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脏起搏
  • 2篇血浆

机构

  • 18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18篇王梦洪
  • 18篇张智亮
  • 11篇郑泽琪
  • 10篇吴印生
  • 8篇王云开
  • 6篇彭景添
  • 5篇吴友平
  • 4篇章扬龙
  • 4篇章杨龙
  • 3篇魏云峰
  • 3篇孙恕
  • 3篇蔡新根
  • 3篇彭小平
  • 2篇谢富兰
  • 2篇邓宇晓
  • 2篇路军
  • 2篇宋志芳
  • 2篇吴耀辉
  • 1篇罗雄
  • 1篇郭治彬

传媒

  • 5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电极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附12例报告)被引量:5
2000年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导管电极容易固定,不易脱位,但RVAP引起心室激动顺序的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不同步,并引起慢性左心功能的减退。近年国外采用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治疗有严重心力衰竭(心衰)的心肌病患者[1,2]。由于?..
吴印生王梦洪章杨龙蔡新根郑泽琪吴友平张智亮罗雄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起搏血流动力学心脏病
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 (UA)中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为临床U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6 5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A组 ,34例 ,常规抗心绞痛 (AP)治疗 [单用或联合用 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NG) ];B组 ,31例 ,常规抗AP治疗 +低分子肝素 (LMWH)皮下注射 ,一日二次 ,连续10d ,观察治疗前 10d临床情况及LMWH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 :治疗 10d内LMWH组AP发作频率 ,NG用量 ,2 4h缺血时间明显减少 ;LMWH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LMWH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 ,改善UA的临床症状 。
谢富兰郑泽琪钟惠德章杨龙王梦洪张智亮吴印生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低分子量肝素UA血液流变学
尼可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尼可地尔低剂量组、尼可地尔中剂量组、尼可地尔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麻醉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min,再灌注60min,从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酶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观察尼可地尔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中高剂量组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提高心肌SOD活性,减少心肌MDA含量(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尼可地尔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吴耀辉王梦洪路军张智亮
关键词:尼可地尔心肌再灌注损伤肌酸激酶L-乳酸脱氢酶丙二醛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和CD63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 P-选择素(CD62P)和 CD63的变化。方法:分别取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患者血液3ml 分离出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P-选择素 (CD62P)和 CD6...
王云开魏云峰孙恕王梦洪郑泽琪张智亮彭小平
关键词:高血压病CD63
文献传递
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标准的42例房颤病人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23例,给予华法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第1周隔日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周后若INR未达到2.0~3.0,增加华法林至4mg/d,每隔1周测INR,使其达到2.0~3.0之间,4周后每月测INR 1次,若病人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随时再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19例,给予阿司匹林200mg/d,分2次口服,每月复查大便潜血1次。 结果:治疗组病人10~14(平均11.1±2.2)天INR达2.0~3.0(平均2.35±0.11),有1例病人在华法林3mg/d口服3个月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当时INR为2.15,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对照组2例病人出现上腹部烧灼感。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病人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结论:在华法林治疗4周内及改变其它药物时加强INR监测,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病人和医师保持密切联系,华法林在房颤病人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郑泽琪张智亮汤璐黄晓鹏王梦洪吴印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和CD63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P-选择素(CD62P)和CD63的变化。方法分别取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血液3ml分离出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选择素(CD62P)和CD63。结果: 高血压组P-...
王云开魏云峰孙恕王梦洪郑泽琪张智亮彭小平
关键词:高血压病CD63
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式心房起搏对心房激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不同方式心房起搏时P波、P R间期以及心房激动顺序的特点 ,从而寻找最佳的心房单部位起搏方式。方法 对 2 0例射频消融成功后的患者 ,分别放置高位右房、右心耳、Koch三角、希氏束以及冠状窦电极 ,若为左侧旁路则加置左心房电极 ,行不同部位、不同方式心房起搏。结果 Koch三角、Koch三角 +高位右房、左房、双房起搏时P波宽度、P R间期无差异 ,但右心耳起搏时各导联P波增宽 ,P R间期延长。从心房激动顺序分析 ,右心耳起搏时 ,激动传至希氏束区及冠状窦区的时间最长 ,而Koch三角、Koch三角 +高位右房及双房起搏时则较短 ,尤其是Koch三角、Koch三角 +高位右房起搏缩短更明显。另外 ,不同部位、不同方式起搏时右心房压力无差异。结论 Koch三角起搏在某种程度上可替代高位右房
吴印生彭景添王梦洪章扬龙郑泽琪吴友平张智亮
关键词:房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学人工心脏起搏心房激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方法取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选择素,自动生化仪测定肾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微球蛋白。结果高血压组P-选则择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高血压病患...
王云开孙恕魏云峰吴印生王梦洪郑泽琪危春英张智亮彭小平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再流现象的分析
<正>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无再流现象。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3年5月间,连续3例AMI直接PCI无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处理、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和可能原...
王云开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章扬龙吴印生吴友平张智亮彭水平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与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总胆固醇 (TC)、脂蛋白a(Lp 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体检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癌症、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 16 0例 ,空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sICAM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 :①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sICAM I水平与TG(r =0 .15 ,P <0 .0 1)、LDL C(r =0 .16 ,P <0 .0 1)水平呈正相关 ;②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与HDL C(r =- 0 .15 ,P <0 .0 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ICAM 1可能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标志 。
王云开王梦洪郑泽琪章扬龙吴印生严晓凡何丽娜宋志芳张智亮
关键词:高脂蛋白血症细胞粘附分子-1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