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似,是心室重构难以逆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发生机制复杂,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等参与外,自噬、微RNA等亦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心肌纤维化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沈伟伟于俊民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分子机制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与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必然过程,也是决定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性因素,其不仅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还可使心肌顺应性下降、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
- 赵园园于俊民张小波李大鹤沈伟伟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 IGF-1/IGF-1R在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干预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 mRNA、蛋白变化,探讨IGF-1/IGF-1R通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前降支,将术后24 h内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n=9)和对照组(n=9)。另设假手术组(n=9),组内大鼠左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药物组给予厄贝沙坦50 mg·kg/d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4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缺血心肌病理改变,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IGF-1、IGF-1R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改变较药物组明显。药物组大鼠左心室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药物组及对照组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药物组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可检测到心肌IGF-1、IGF-1R mRNA及蛋白表达,心肌梗死后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增加,厄贝沙坦应用4周时可明显降低梗死心肌组织中IGF-1、IGF-1R mRNA及蛋白水平,可明显改善梗死大鼠心肌组织损伤。
- 于俊民张小波李大鹤王慧冬赵园园沈伟伟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DGF-B/PDGFRβ的水平及干预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PDGFRβ)的水平,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9月收治的老年NSTEMI患者60例,将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者作为常规治疗组(n=30),余为药物组(n=30),各组患者均给予改善供血、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治疗,药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d,应用2周。分别于入院第1天、1周、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DGF-B、PDGFRβ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PDGF-B、PDGFRβ水平入院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PDGF-B、PDGFRβ水平高于第1天及2周时水平(P均<0.05),2周时高于治疗前(P均<0.05);(2)2周时药物组PDGF-B、PDGFRβ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老年NSTEMI患者血清PDGF-B、PDGFRβ水平升高,第1周达高峰;厄贝沙坦应用2周可明显降低老年NSTEMI患者血中PDGF-B及PDGFRβ水平。
- 赵园园于俊民张小波李大鹤沈伟伟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厄贝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