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香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特谱唑与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比较被引量:5
- 1992年
-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靠粉锈宁防治,但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据国外报道,特谱唑对白粉病特效,因此我们对此药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陈扬林张淑香杨立萍万安民李挺进吴桂本郑守贵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特谱唑粉锈宁药效
- 粉硫混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显著
- 1991年
- 粉锈宁是当前防治小麦锈病的最有效药剂,但其售价较高,药源不足,不宜于长期单一使用。为此,寻找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保护性药剂,与之混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硫磺制剂系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杀菌广谱、但药效不高、持效期短的保护性药剂,因而与之混用比较合适。粉硫混剂是粉锈宁与硫磺混配的剂型,经温室和田间大、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锈病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好剂型。
- 陈扬林张淑香杨立萍杨发荣杨世发柳红昕
- 关键词:小麦锈病
- 三唑酮与多菌灵混用防治小麦锈病和赤霉病的效果被引量:1
- 1991年
- 小麦锈病和赤霉病是两种最重要的小麦病害,而且在一些地区往往同时发生为害。三唑酮是防治锈病的特效药剂,多菌灵是防治赤霉病的好药剂。因此研究这两种药剂的混用。
- 陈扬林陈万权张淑香谢水仙朱德源杨丽史丽萍戴少华
- 关键词:小麦锈病赤霉病三唑酮多菌灵
- 应用粉锈宁拌种控制湖北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效果
- 1990年
- 药剂处理种子控制小麦条锈病等气传病害流行,是一种新的施药方法。Line等(1984)报道,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可维持到抽穗期。陈扬林等(1982)报道,在秋苗菌量高的四川绵阳地区,经小范围试验明确,用粉锈宁拌种可减轻和控制条锈病流行。但对于与其生态条件不同的地区,特别是秋苗菌量低、流行期限长的湖北麦区是否也适用,大面积应用结果如何,都有待实践证明。为此,1983~1984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组织下,在江陵县李埠区开展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试验示范。
- 陈扬林陈万权谢水仙汪可宁张淑香苏清实吴承岱胡兴启何守元海光学李国灿刘克鼎徐运华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拌种粉锈宁
- 全文增补中
- 小麦黄矮病毒4种株系对小麦7个品种的影响被引量:2
- 1991年
- 筛选抗耐小麦黄矮病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耐小麦优良品种的前提。小麦黄矮病的GPV株系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是我国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它是我国特有的株系(周广和等,1987)。近几年又确定了GAV株系(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播)、PAV株系(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播)和RMV株系(玉米蚜传播)
- 钱幼亭周广和张淑香
-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毒抗病性
- 公主岭地区小麦黄矮病毒株系的鉴定
- 1992年
-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冬、春麦区广为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的病毒病害。周广和等人用生物测定法查明在上述地区危害小麦的3种病毒株系。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发生小麦黄矮病的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用生物方法查明1986年公主岭地区的小麦黄矮病毒属 GAV 株系,即二叉蚜长管蚜株系。
- 李嘉祥李淑霞张淑香
-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毒
- 烯效唑的生物生理活性研究被引量:12
- 1995年
- 烯效唑的生物生理活性研究李煜昶(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陈扬林,张淑香(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烯效唑,国外代号S-3307D,通用名为Sumiseven,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试验证明,它有很强的抑菌效果和生理效应。1烯效唑的...
- 李煜昶陈扬林张淑香
- 关键词:烯效唑生物活性生理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
- 三种粉锈宁络合物防治小麦锈病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三种粉锈宁络合物,即保丰宁、植保宁和粉锈铜对小麦锈病防病保产效果显著,用药量低、持效期长,使用安全,而且在田间试验与粉锈宁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其效果接近。据室内测定,植保宁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能,但基本上是向上传导;具有较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但对夏孢子萌发的影响很弱。据田间试验,用药量与品种感病性关系密切,随着小麦品种感病性提高,用药量应适当增加,才能控制锈病为害;施药次数主要取决于施药时小麦所处的生育期,施药1次的适期在病叶率5%—10%时、小麦处于旗叶伸长至抽穗期。
- 陈杨林陈万权张淑香万安民谢水仙柳红昕胡箭卫赵枢阎秋才
- 关键词:小麦锈病药剂防治
- 粉锈宁药效与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感病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粉锈宁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每666.6m^28克用药量对各类型感病小麦品种的效应是有显著差异的,对慢锈品种和前期中感,但抽穗后有抗性的品种均可控制为害,而对极感品种则未能控制产量损失;等比系列用药量对各类型感病品种的效应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在 ED_(50)和 ED_(95)(克/666.6m^2)平均值上,极感品种为9.38和74.85,高感品种为4.53和25.43,中感品种为3.62和20.96,慢锈品种为1.82和15.30。根据这一结果,模拟出各类型感病品种大田防治的每666.6m^2适宜用药量,高感品种9—12克,中感品种7—9克,慢锈品种4—6克,并经实践证明,这一剂量标准是可行的。拌种对压低各类型感病品种的成株期病情也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型品种流行速度不同。
- 陈扬林陈万权谢水仙张淑香杨立萍柳红昕胡箭卫阎卫东赵枢杨丽皮有松杨业广
- 关键词:粉锈宁感病性小麦条锈病
- 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
- 张淑香彭德良朱智运陈守伦马玉新
- 主要内容:从配方筛选、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大田区域实验示范,在各种有代表性地块上,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土壤条件、3年不同气候条件下,全面进行了定性、定量、施肥方法试验,实现了盆栽与大田、应用技术与机理研究相结合,农艺与工艺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病病害防治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