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巴尔特与洛特曼文本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对比了巴尔特与洛特曼的文本观,发现巴尔特与洛特曼虽处于同一时代,但他们的文本观各有侧重,同中有异。巴尔特与洛特曼都反对将文本置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反对追求意义的同一性与终结性。但是,巴尔特强调作者的死亡与读者的诞生,从而解放了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他的文本观,而洛特曼则从作者编码与读者解码之间的关系入手构建他的文本观:巴尔特认为文本是虚化的、动态的和主动的,而洛特曼认为文本具有物质性、完整性、结构性与多义性:巴尔特不关注文本外的作者及历史背景等因素,但洛特曼却十分重视文本与外文本的联系:巴尔特认为意义无法获得,强调过程的享乐体验,但洛特曼始终追求意义的探寻,尊重文本的内部结构。
- 李纯王永祥
- 关键词:文本观洛特曼巴尔特
- 社会语境下的意义观——从施佩特到沃洛希诺夫
- 2018年
- 本文梳理了从施佩特到沃洛希诺夫所发展起来的社会语境下的意义观。其发展脉络大致是由最初的内在生成的意义观发展到后来强调社会语境作用的意义观。这种意义观既不同于胡塞尔的意义理论将意义视为本质的观点,也不同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所坚持的本质居于意谓而不是意义中的观点,而是认为本质居于话题中。社会语境下的意义观为真理与本质的追寻提供了社会学的视角。
- 李纯王永祥
- 关键词:意义观社会语境
- 《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评介
- 2022年
-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对该书进行简评。本文认为该书通过梳理21世纪以来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发展,清晰地呈现了四种研究视角的转换以及两类研究对象的拓展。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反思和案例分析,该书拓宽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视野,为未来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李纯
-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