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邦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城市融入与进城“农民”环境行为——基于CGSS(2013)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 2018年
- 基于CGSS(2013)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城市融入对进城"农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综合城市融入水平显著提升了进城"农民"的综合环境行为表现,且经济融入和社会文化融入两个分维度城市融入对进城"农民"的环境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城市融入对进城"农民"不同领域环境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融入较大地提升了进城"农民"私领域环境行为,不过对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的改善效应则较小;提升对城市环境关心水平和增加媒体信息接触是城市融入提升进城"农民"环境行为的两个重要中介机制且媒体信息接触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城市环境关心。
- 何兴邦周葵
- 城镇化对进城农民环保行为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提速,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之前较多的研究关注了城镇化对于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较少有研究者从城镇化影响进城人口环保行为的微观视角来探讨城镇化对于降低环境压力的正向效应。采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3年数据,本研究通过比较进城农民和留守农民环保行为的差异验证了城镇化对进城农民环保行为的影响,考虑到由选择性误差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修正,结果支持城镇化对进城农民环保行为的改善效应。另外,本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和留守农民在私人领域的环保行为参与程度差距较大,而在公共领域环保行为参与程度差距较小。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两个城镇化影响进城农民环保行为的中间机制并进行了初步验证:一是农村户籍居民进城后通过媒体接触,与城市居民互动获得更多环境知识进而改善自身环保行为,二是农民通过改善了环境关注水平,环境重要性认知等环境态度进而改善自身环保行为。本研究认为城镇化对于进城农民环保行为的正向影响对于降低城市环境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公共决策部门应继续利用城市载体对规模人群的辐射效应,并不断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和社会参与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出全民保护环境的城市社会环境进而不断改善公众环保行为。另外,针对进城农民在公共领域环保行为参与率较低的现状,城市政府既要不断提升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水平以改善进城农民对融入城市的环境关心水平,也应不断健全公共领域环保行为的参与机制以保障其参与渠道畅通。
- 何兴邦周葵
- 关键词:城镇化环保行为进城农民环保知识
- 地权结构细分视角下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一个分析框架的构建被引量:30
- 2017年
-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 李宁何兴邦王舒娟
- 关键词:农地产权
-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7
- 2018年
-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 何兴邦
- 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增长质量门槛效应
- 环境改善需求、环境责任认知和公众环境行为被引量:15
- 2016年
- 基于CGSS(2013)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环境改善需求和环境责任认知对公众环境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居民对环境的改善需求与个人环境行为呈正相关。另外,两类环境责任自我弱化认知降低了居民的环境行为参与率:一类是居民倾向于把环境责任归咎给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另一类是居民倾向于认为个人对于环境改善只存在微小的正外部性。最后,本研究还发现环境改善需求对个人环境行为的效力受到居民环境责任认知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政府和媒体应强化个人环境行为作用的宣导以提升公众环境行为参与率。
- 杨成钢何兴邦
- 关键词:环境行为
- 养儿防老观念和农村青年生育意愿——基于CGSS(2013)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7
- 2017年
- 采用CGSS(2013)数据,本文实证结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养儿防老观念增加了农村青年意愿生育数量并增加了对男孩的偏好;2.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的农村青年养儿防老观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大;3.收入增长、教育提升和社会保障完善对养儿防老观念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本研究认为养儿防老动机当前仍然是农村居民多生多育和性别偏好的重要原因,而随着收入增长、教育提升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养儿防老观念的弱化可能会对农村居民生育意愿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公共决策部门应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农村地区可能出现的少子化带来的养老难题。
- 何兴邦王学义周葵
- 关键词:农村青年生育意愿
- 环境规制、政治关联和企业研发投入——基于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基于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第二,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低,政治资源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第三,政治关联的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实证结论,监管者应强化环境规制督察职责,避免民营企业通过寻租手段规避环境规制并提升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长期竞争力提升。
- 何兴邦
-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治关联
- 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政府信任影响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文章使用四川、重庆两地6个城市1 620份居民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问题对城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主观感受及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的尽责评价是空气污染问题影响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的两种机制,感受到的空气污染问题越严重,对政府治理尽责程度评价越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越低;空气污染问题对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空气污染主观感受和政府治理尽责负向评价对地方政府信任负向冲击程度较大,对中央政府信任影响较小;空气污染问题对不同群体的政府信任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高等教育组、居住在大城市组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受空气污染影响更大。文章认为,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既要强调治理成效,让公众对"结果"有直观感受,也要注重宣传,让公众对政府治理"过程"充分了解,才能有效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
- 王学义何兴邦
- 关键词:空气污染政府治理信任度
- 社会互动与公众环保行为——基于CGSS(2013)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8
- 2016年
- 采用CGSS(2013)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互动对个人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互动显著影响了公众环保行为,并有助于居民环保行为的改善。但是,社会互动对不同环保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社会互动对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等日常性环保行为的影响较大,而对居民参与民间团体组织环保活动这一非日常性环保行为的影响较小。
- 何兴邦
- 关键词:社会互动环保行为
- 体制内身份、生育选择和全面二孩政策优化——来自中国的证据被引量:8
- 2016年
-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制内家庭的平均生育数量比非体制内少生育0.19个,生育二胎以上概率比非体制内家庭低12.9%,体制内身份对生育数量选择影响是显著的;另外,户籍因素、教育程度、民族、初婚年龄都对居民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优化既要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的提升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的长期影响。
- 刘传辉何兴邦
- 关键词:人口生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