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昭

作品数:15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5篇溃疡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炎症
  • 2篇鸟苷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脱氧
  • 2篇脱氧鸟苷
  • 2篇胃癌组织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15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彭昭
  • 7篇吴娜
  • 6篇李多
  • 6篇高会斌
  • 5篇王锐
  • 2篇杨婕琳
  • 2篇孙剑经
  • 2篇杜三军
  • 2篇陈文婷
  • 2篇宋征宇
  • 2篇崔利军
  • 1篇卢书明
  • 1篇郝秀轻
  • 1篇田翠时
  • 1篇于永强
  • 1篇张亚娟
  • 1篇梁亭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生活质量、睡眠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剥离速度更快(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核心46问卷调查(QLQ-C46)、卡式评分(KPS),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 <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贲门周围SMT接受STER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未增加复发情况。
王锐李多彭昭崔利军张翔樊凯丽吴文燕
卡维地洛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①空白对照组(Cont);②乙酸处理组(AA);③卡维地洛预处理组(CarV),使用卡维地洛30 mg·kg^(-1)1次·d^(-1)灌胃预处理;④卡维地洛治疗组(CarV+AA),使用卡维地洛30 mg·kg^(-1)1次·d^(-1)灌胃对UC大鼠干预;⑤美沙拉嗪治疗组(MES+AA),使用美沙拉嗪100 mg·kg^(-1)1次·d^(-1)灌胃对UC大鼠干预,每组6只。应用乙酸诱导UC大鼠模型,建构UC大鼠模型后,所有治疗组均治疗7 d,其他组使用等量盐水替代。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湿重、黏液含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炎症因子、PGE_(2)、NO水平变化。结果AA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DA和炎症因子、PGE_(2)、NO水平、结肠湿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黏液含量降低(P<0.01)。CarV+AA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PGE_(2)、NO水平、结肠湿重较AA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或P<0.01),黏液含量增多(P<0.01);MDA水平降低,但和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降低乙酸诱导的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抗氧化特性相关。
彭昭吴娜牛志涛高会斌李多
关键词:卡维地洛溃疡性结肠炎脂质过氧化产物炎症因子
炎症性肠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
2021年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危险因素及CMV包膜糖蛋白H(gH)基因分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BD患者362例,调查CMV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患者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不同CMV gH基因型IBD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2例IBD患者中CMV感染患者122例,CMV感染率为33.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重度IBD病情、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病毒治疗、激素依赖、结肠切除、临床治疗无效是IBD患者CM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重度IBD病情、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患者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22例IBD合并CMV感染患者中gH 1型85例(69.67%)、gH 2型37例(30.33%);gH 1型与gH 2型IBD合并CMV感染患者的年龄≥40岁、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肠切除结局以及激素依赖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H 1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 1型与gH 2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5)。结论年龄≥40岁、重度病程、广泛结肠病变、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增加IBD患者CMV感染风险,IBD并CMV患者以gH1型为主,但gH基因分型不会影响临床疗效。
吴娜杜三军彭昭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巨细胞病毒GH基因
PCNA、8-OH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胃癌组织(n=63),胃癌旁组织(n=36),慢性胃炎黏膜组织(n=9),免疫组化法测PCNA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OHd G进行定量检测。结果:PCNA和8-OHd G在慢性胃炎、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升高,PCNA表达阳性率和8-OHd G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此外,8-OHd G还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结论:PCNA阳性表达和8-OHd G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具有表达一致性,可联合作为评估胃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彭昭田翠时高会斌王贵生
关键词:胃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8-羟基脱氧鸟苷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和同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出血患者9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病程长、有消化道出血史、使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宽、PT延长、有腹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与未出血组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程长、应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内径增宽、PT延长和有腹水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5;3.171;2.190;2.672;2.363;3.142;3.083;3.062,P<0.05),而血清白蛋白增加是出血的保护因素(OR=0.288,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一些可能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
高慧茹高会斌彭昭王璐霍小辉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复方黄柏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相关炎性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黄柏液对大鼠结肠黏膜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黄柏液组,采用免疫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治疗14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1),NF-κB和COX-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复方黄柏液组中IL-6和TNF-α含量降低(P<0.05),NF-κB和COX-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对UC大鼠的保护可能通过抗炎作用。
李多梁娜吴娜彭昭
关键词:复方黄柏液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ΚB环氧合酶-2
瑞巴派特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溃疡患者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溃疡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术后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用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bid;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口服瑞巴派特胶囊0.1 g,tid,2组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指标、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Ⅱ)]。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入组40例。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0%(37例/40例)较对照组高[75.00%(30例/40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黏膜厚度评分分别为(0.22±0.08)和(0.51±0.10)分,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0.42±0.08)和(0.79±0.16)分,腺体密度评分分别为(0.80±0.12)和(1.16±0.27)分,黏膜形态评分分别为(0.48±0.11)和(0.74±0.12)分,VIP分别为(16.78±2.49)和(19.46±3.02)ng·L^(-1),CCK分别为(55.38±58.47)和(71.48±10.38)ng·L^(-1),MTL分别为(82.19±14.52)和(97.68±11.58)pg·mL^(-1),PG I分别为(168.74±17.42)和(136.78±15.44)ng·mL^(-1),PGⅡ分别为(16.42±2.50)和(20.58±3.79)ng·m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6例/40例)]与对照组[10.00%(4例/10例)]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溃疡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佳,可改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指标、胃肠激素及胃蛋白酶原。
王锐李多彭昭
关键词:法莫替丁片胃溃疡
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粪便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疗效、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粪便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UC 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及粪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卫蛋白(Cal)、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粪便中MMP-9、Cal、M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可提高UC患者疗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且治疗安全性好。
吴娜李多崔利军彭昭马慧洁王锐杜三军于永强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秦双歧杆菌钙卫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型黏附素和胸苷激酶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E-cad)、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胃黏膜活检确定为胃癌前病变组织和胃癌手术标本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63例),其中对照组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是由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病变而成,研究组为胃癌患者。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中TK1的表达水平、VEGF、E-cad的阳性表达率,以及VEGF、E-cad和TK1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TK1表达水平为(2.62±1.09)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0.87)pmol/L(P<0.05);研究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ca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E-cad、TK1联合检测对胃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K1呈正相关(P<0.05),与E-cad呈负相关(P<0.05),E-cad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K1和VEG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VEGF和TK1表达均升高,E-cad表达降低。VEGF、E-cad、TK1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
王锐宋征宇孙剑经陈文婷吴娜高会斌彭昭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苷激酶1胃癌
环状RNA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2年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致残性极高的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会逐渐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高度特异性,在人体中广泛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与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成为RNA研究领域的热点。对circRNA在非创伤性ONFH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梁江丽董元梁亭彭昭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生物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