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损伤
  • 6篇颅脑
  • 6篇创伤
  • 5篇创伤性
  • 4篇代谢组学
  • 4篇颅脑损伤
  • 4篇创伤性颅脑损...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组学技术
  • 3篇蛋白
  • 3篇组学技术
  • 2篇蛋白组
  • 2篇蛋白组学
  • 2篇重型
  • 2篇颅脑创伤
  • 2篇脑创伤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神经系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王慧
  • 7篇李波
  • 7篇侯立军
  • 3篇潘承光
  • 2篇金海
  • 2篇卢亦成
  • 1篇王正国
  • 1篇欧阳跃平
  • 1篇潘源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10
  • 5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与蛋白组学的区别做了简要介绍,综述了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采用的技术及代谢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创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王慧李波侯立军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伴随系统生物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代谢组学。本文从代谢组学概念,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慧李波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009年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的创伤性颅脑损伤领域。作为研究蛋白质整体水平的重要学科,它以其全面性、高通量等特点,为该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将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方法学对其要点进行介绍,也将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李波王慧侯立军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蛋白质组学死亡率
创伤性颅脑损伤脑脊液代谢谱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代谢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高分辨率质子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检验创伤性颅脑损伤对脑化学物质和代谢的影响。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组(n=6),损伤后的脑脊液分析脑代谢的变化,并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n=6)相比较。结果:与轻型,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发现了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升高的证据。3组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升高越明显则病情越严重。说明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可作为颅脑创伤病情的监测指标。
王慧李波潘承光潘源侯立军
关键词:代谢组学创伤性颅脑损伤脑脊液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10年
伴随系统生物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组学研究进人了一个新的时代——代谢组学。本文从代谢组学概念、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慧李波侯立军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代谢组学组学技术蛋白组学基因组学
大鼠重型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大鼠重型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液压致伤装置对雄性SD大鼠致伤,制备重型脑伤模型(峰压力2.7-2.8 atm),根据伤后1h血气分析筛选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组(简称实验组)。
王慧侯立军
早期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48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顷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侯立军金海潘承光欧阳跃平卢亦成李波王慧
关键词:脑损伤四肢
颅脑创伤合并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颅脑创伤合并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探讨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方法对12例(男7例、女5例)14侧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形成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初步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岁,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以下症状中的一项或几项:眼球固定、眼睑下垂、眼球突出、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瞳孔散大,以及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其中1例患者合并眶尖综合征。CT三维重建显示:7例患者眶上裂区有骨折线、骨折片压迫或眶上裂出现变形。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恢复。在行保守治疗的5例患者中,3例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颅脑创伤合并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患者年龄普遍较轻,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经扩大颧弓入路行眶上裂减压术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潘承光侯立军金海王慧李波卢亦成王正国
关键词:脑损伤外科眶上裂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