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德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孔隙
  • 2篇盐分
  • 2篇野外
  • 2篇水稻
  • 2篇淋浴装置
  • 2篇孔隙结构
  • 2篇降雨
  • 2篇灌溉
  • 2篇灌溉模式
  • 1篇训练集
  • 1篇盐分动态
  • 1篇盐分分布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土
  • 1篇氧同位素
  • 1篇银北灌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率

机构

  • 1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1篇王洪德
  • 9篇佘冬立
  • 2篇金光球
  • 2篇丁继辉
  • 2篇韩笑
  • 2篇齐永正
  • 1篇邱捷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节水灌溉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变分自动编码器优化的LSTM水质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变分自动编码器优化的LSTM水质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和预处理;(2)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3)初始化LSTM模型和注意力机制:构建LSTM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
嵇晶晶 黄萱王洪德 孙枭沁佘冬立
一种水土保持监测用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监测用系统及方法,旨在通过动态实时监测与综合评估,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包括:采集土壤基础参数和环境实时参数,计算土壤稳定度,并根据土壤稳定度评估水土流失风险;当...
杨大明佘冬立黄萱孙枭沁王洪德
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盐碱土脱盐效率及水稻生长效应
2025年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对盐碱土壤盐分分布、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水利用情况,设置四种灌溉模式处理:淡水灌溉(对照组)、退水重灌、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通过盆栽水稻试验,分析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影响以及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能够降低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量子产量(Ф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同时这两种处理也能降低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mmol)和气孔导度(Cond),而降低水稻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②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相比于淡水灌溉均显著增加土壤上层盐分,退水重灌主要能够降低0~30 cm土壤盐分。所有灌溉模式均对土壤盐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淋洗,0~50 cm土壤层的脱盐率均超过40%,其中退水重灌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58.3%。③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抑制水稻生长,不同处理下产量大小依次为:退水重灌>淡水灌溉>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水稻生育期期间,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用水量最少,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在盐碱土背景下实施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水稻产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这对于淡水资源有限的盐碱地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农业灌溉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李博王洪德丁继辉施超潘永春彭大育佘冬立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盐分动态生理生态特性
基于CT扫描的滨海土壤孔隙空间网络表征与渗流模拟被引量:3
2023年
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不同围垦区剖面土层原状土样为研究对象,基于CT扫描技术,通过构建孔隙网络模型,对土壤孔隙分布及其拓扑关系进行定量表征,统计分析了土壤孔喉参数,包括孔径分布、配位数、喉道半径及喉道长度;运用提取的孔隙网络实现土壤中单相水的渗流模拟,分析土壤的绝对渗透系数(饱和导水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围垦活动对改良土壤孔隙活动起到积极作用,随围垦年限的增加,连通孔隙的半径范围、平均配位数、喉道半径趋于增大,喉道长度趋于减小;浅层土壤的孔隙结构较为良好。单相水模拟中,模拟计算的土壤绝对渗透系数和试验测定的饱和导水率结果吻合度较好,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灰色关联度显示喉道半径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最大。
佘冬立韩笑孙枭沁唐胜强王洪德
关键词:CT扫描技术孔隙结构孔隙网络模型
银北灌区稻田回归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024年
银北灌区面临引黄水量锐减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灌溉用水不科学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寻求适宜的灌溉模式是减少黄河水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水稻,设置6种不同的灌溉模式,分别为回归水漫灌(T1)、黄河水灌溉(T2)、适量回归水灌溉(T3)、黄河水回归水交替灌溉(T4)、退水再灌(T5)、常规灌溉(T6),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盐分分布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盐分分布影响显著。全生育期不同灌溉模式都存在表层土壤脱盐,底层土壤积盐的现象,T1处理脱盐深度最大,使盐分累积在土壤60 cm以下,其余处理累积在土壤40 cm以下。土壤脱盐率最大在T1处理,较初始土壤含盐量降低9.58%;根区脱盐率最大出现在T2处理,为27.36%;根区盐分变化量最大为T1处理,水稻生育期内,盐分向下迁移量为4.82 t/hm^(2)。回归水漫灌处理下水稻产量最大,为10029.42 kg/hm^(2)。T3处理生产单位重量的水稻可节省黄河水0.56 m3/kg,生产一季水稻单位面积可节省黄河水5003.41 m3/hm^(2)。综上所述,针对宁夏银北灌区,采用适量的回归水进行灌溉,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对于引用黄河水灌溉的需求程度。
施超王洪德丁继辉李博孙枭沁彭大育佘冬立
关键词:土壤盐分分布氢氧同位素水稻产量灌溉模式
土壤板结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土壤板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土壤板结处理方法以及装置。获取目标区域对应的土壤遥感图像、土壤光谱数据以及土壤雷达反射数据;对土壤遥感图像、土壤光谱数据以及土壤雷达反射数据进行识别,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土壤板结程度...
杨大明佘冬立黄萱王洪德孙枭沁
海涂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土壤颗粒分形特征是表征植被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江苏沿海条子泥垦区长期撂荒地和水稻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样地,探讨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涂围垦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16~2.21之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分形维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荒地土壤大于稻田土壤,农业垦殖降低了海涂垦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细粉砂粒和粗粉砂粒的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极细砂粒、细砂粒和中砂粒的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径0.05 mm是影响海涂围垦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的临界粒径。荒地土壤电导率和可溶盐阳离子含量均高于水稻田土壤,水稻种植有利于降低围垦区土壤盐分含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评价海涂围垦区盐渍土发育和演变规律的定量指标之一。
邱捷王洪德郑一鹏徐翠兰佘冬立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分布土壤理化性质
滨海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研究滨海土壤团聚结构及其分形特征,为合理利用滩涂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探究了垦区内荒地和水稻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各理化因子对滨海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与垦区荒地相比,种植水稻后土壤大团聚体量增加了4.21%,分形维数减小了0.03。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较大粒径团聚体量显著负相关,而与较小粒径团聚体量显著正相关。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与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土壤中Na~+、Mg~(2+)、Ca~(2+)、K~+、SAR(钠吸附比)、Cl~-对研究区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贡献率较大,且与分形维数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种植能使滨海土壤中大团聚体量增加,分形维数降低,团聚结构有所改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Na~+、Mg~(2+)、Ca~(2+)、K~+、SAR、Cl~-)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贡献率较大且与其显著正相关。
韩笑佘冬立王洪德郑一鹏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机械式野外淋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野外淋浴装置,包括可折叠式水箱、与可折叠式水箱通过软管连接的上水装置和与上水装置连接的花洒喷头,可折叠式水箱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加热器和螺旋式塑料塞,上水装置包含左储水囊和右储水囊,左储水囊设有左...
杨逸航杨运佳王洪德齐永正金光球
文献传递
一种盐结皮对边坡侵蚀影响的检测方法系统
本发明涉及边坡侵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盐结皮对边坡侵蚀影响的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待检测边坡的土壤数据、盐结皮数据和物理结皮数据,构建边坡模拟装置;构建降雨侵蚀模拟装置;利用降雨侵蚀模拟装置对边坡模拟装置进行降雨模拟,获取...
杨大明佘冬立黄萱王洪德孙枭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