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钦 作品数:7 被引量:1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社会学 更多>>
教育水平与退休倾向——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2013年CHARLS数据,考察了教育水平对退休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存在性别和单位性质间的差异,教育水平与退休倾向之间总体上存在非对称U形关系:相对于初中教育水平人群来说,小学及以下和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人群倾向于晚退休,对高教育水平人群来说更是如此。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退休倾向不同意味着延迟退休的阻力也不同,而延迟退休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初中教育水平人群占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延迟退休应先从初中教育水平人群占比小而高教育水平人群占比大的教育、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开始,这样才能降低延迟退休的政策阻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康传坤 周钦关键词:教育水平 PROBIT模型 非缴费型养老金对消费的影响——来自断点回归的证据 被引量:11 2017年 非缴费型养老金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社会保障工具,中国近年来推行的针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带有一定的非缴费特性。本文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60岁以上的居民可以免费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一规定,设计断点回归,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考察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养老金的领取,使家庭非耐久品消费显著上升了15.9%。非耐久品消费的上升,主要来自于食物支出的上升。家庭消费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异质性。在老年人独居家庭中,食物支出的上升最为明显;三代人同住的家庭,则呈现教育支出的显著上升。 王天宇 周钦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2016年 抑郁症状影响到个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是衡量主观福利状况的重要反向指标。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新农保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状况: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下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7%;60岁及以上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16%;新农保对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影响更大;也显著改善了2011年未参保而2013年参保的新增群体的主观福利。同时,"新农保"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影响在不同地区亦具有差异性。 何泱泱 周钦关键词:新农保 抑郁症状 均等下的不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4 2016年 坚持公平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评估了覆盖2.5亿城镇人口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受益的公平性。理论模型显示,对于政府提供的均等化基本医疗保险,高收入参保人群的受益超过低收入人群。我们利用2007—2011年"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数据,通过两部模型(Two Part Model)等方法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的受益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分析结论保持一致。本文的基本判断是:均等化补偿制度下的基本医疗保险将造成低收入参保人受益的劣势,且由于低收入人群健康水平更差,这样的制度设计将加剧健康的不公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周钦 田森 潘杰关键词:医疗服务利用 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生活水平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幸福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关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主观幸福感却在下降,与此同时,精神疾病患病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以五种不同人群作为参照系,从抑郁症状(CESD)角度实证考察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第一,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参照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同事和同学为参照的相对生活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以本县(市、区)人们为参照的影响最小。第二,生活水平的相对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相对生活水平较低引起的心理问题加重的程度明显大于相对生活水平较高带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幅度。第三,相比于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状况。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对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外溢效应。 周钦 秦雪征 刘国恩关键词:心理健康 抑郁症状 房价与中老年人居住安排——基于CHARLS两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应用CHARLS两期面板数据,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房价确实对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产生了影响。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房价每上升1000元/平方米,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个社区另一个家庭的概率下降13.3%,中老年父母与子女合住的可能性增加。房价这一变动对城市居民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和稳健,会使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社区另一个家庭的可能性下降36%,父母与子女合住的概率增加。房价影响中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可能机制在于:房价影响了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形成新家庭的最优居住安排,即既住的不太远从而方便代际转移又可照顾代际隐私和自治的"一碗汤的距离",而高房价使已婚子女与中老年人合住。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其健康发展,这对于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优化,提升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福利均有积极意义。 吴伟 周钦关键词:房价 社会保险对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2018年 关于社会保险制度和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关于社会保障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尚存不足。本文使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社会保险对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的领取显著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女性和经济地位较低人群,而新农合的相应作用基本不显著。由此可见,养老保险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改善居民心理健康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医疗保险制度未能明显消减农村居民对"看不起病"的隐忧。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 周钦 蒋炜歌 郭昕 杨伊婧(校对)关键词: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心理健康 农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