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刚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图像
  • 2篇多尺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系统
  • 2篇重建图像
  • 2篇相机
  • 2篇相机参数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系统
  • 2篇3D-DSA
  • 2篇DNA
  • 1篇动脉
  • 1篇遗传毒性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预测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器
  • 1篇生殖器官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王兴刚
  • 4篇黄勋彬
  • 3篇郑传胜
  • 3篇张元峰
  • 3篇杨帆
  • 2篇王兵
  • 1篇陈宗林
  • 1篇余成新
  • 1篇索进平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材料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金属铜离子遗传毒性检测及体内DNA损伤的修复
目的:研究包括金属铜释放的铜离子对小鼠体内遗传毒性的检测以及机体对高浓度铜离子染毒造成DNA损伤的修复的能力检测。方法:按照GB/T16886要求对金属铜用生理盐水作为浸提介质浸提铜离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离子...
王兴刚王兵张元峰黄勋彬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遗传毒性脱氧核糖核酸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对前列腺多序列MR图像分类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自动分辨前列腺多序列MR图像的人工智能(AI)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前列腺多序列MR图像。前列腺多序列MR图像的分类由ResNet18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来实现。运用深度残差网络提升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所使用的数据集包括19 146张7个前列腺MR序列图像(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冠状面T2WI、矢状面T2WI、横断面DWI、横断面ADC、横断面PWI),选取其中2 800张图像作为训练集,选取剩余图像中的388张图像作为测试集。采用准确度评价ResNet18 CNN模型的效能。结果7个前列腺MR序列(横断面DWI、冠状面T2WI、横断面灌注成像、矢状面T2WI、横断面ADC、横断面T1WI和横断面T2WI)图像测试准确率分别为100.0%(44/44)、77.5%(31/40)、96.7%(116/120)、100.0%(44/44)、100.0%(44/44)、100.0%(52/52)和100.0%(44/44)。横断面PWI的分类0.8%(1/120)被错误地分到了横断面T2WI序列,仅2.5%(3/120)错误地分到矢状面T2WI序列;对于冠状面T2WI的分类15.0%(6/40)被错误地分到了横断面T2WI序列,7.5%(3/40)错误地分到矢状面T2WI序列。结论开发的能够自动分辨前列腺多序列MR图像的AI工具准确率高。
方俊华Li Qiubai余成新王兴刚方志华刘涛王良
关键词:人工智能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图像分类
长期输精管结扎对犬、兔生殖器官的损伤
目的研究输精管结扎术对生殖器官的病理损害。方法采用Beagle犬(10只)和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结扎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动物行双侧输精管结扎,结扎12个月后对实验动物睾丸、附睾、输精管组织进...
王兴刚张元峰陈宗林黄勋彬
一种带有内膜瓣注意力模块的主动脉夹层分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内膜瓣注意力模块的主动脉夹层分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主动脉体积上下采样形成3D的CT图像,提取CT图像中的体素并进行立方形态学开运算;在CT图像中的主动脉夹层上标注真腔M<Sub>TL</Sub>和...
郑传胜王兴刚赵煌旋向东桥齐继扬文一晴刘文予杨帆
金属铜离子遗传毒性检测及体内DNA损伤的修复
研究背景和目的金属铜在宫内节育器(IUD)中的应用广泛,近来有研究表明铜离子可以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此研究包括金属铜释放的铜离子对小鼠体内遗传毒性的检测以及机体对高浓度铜离子染毒造成DNA损伤的修复的能力检测。方法按照G...
王兴刚王兵张元峰黄勋彬
文献传递
新型含铜避孕复合材料的遗传毒性评估及体内DNA损伤修复——含铜材料遗传学毒性
2019年
目的:评估新型含铜避孕复合材料(聚乙烯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哺乳动物体内外遗传毒性及损伤修复能力。方法:采用彗星实验测定细胞DNA损伤程度,含铜复合材料50%,25%浸提液处理后以及继续培养3小时后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测定染毒后小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uperoxidantase, SOD)。结果:① 细胞经两个不同含铜复合材料浸提液浓度处理3小时后,细胞DNA受损,继续培养3小时后,细胞受损程度有所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在处理后和继续培养3小时平均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② 雌性小鼠于染毒后第2、3、4天血细胞DNA损伤程度最严重,第5天DNA损伤有明显降低,血浆内SOD含量第3天达到高峰。雄性小鼠于染毒后第4天DNA损伤最严重,第6天明显降低,SOD含量于第4天和第7天显著升高。结论:虽然含铜材料在体外可以使细胞DNA受损,体内的损伤修复机制可以使受损细胞修复并抑制铜离子进一步对细胞的损伤,SOD在损伤修复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王兴刚方纳曹聪聪谢世明索进平黄勋彬
关键词:复合物DNA损伤
一种3D-DSA图像的重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稀疏视图3D‑DSA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3D‑DSA图像的重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基于微血管的2D‑DSA图像,对所述2D‑DSA图像进行预处理;S2,将预处理后的所述2D‑DSA图像以及...
郑传胜王兴刚赵煌旋刘文予周政宏杨帆
一种3D-DSA图像的重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稀疏视图3D‑DSA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3D‑DSA图像的重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基于微血管的2D‑DSA图像,对所述2D‑DSA图像进行预处理;S2,将预处理后的所述2D‑DSA图像以及...
郑传胜王兴刚赵煌旋刘文予周政宏杨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