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6篇病毒
  • 4篇蛋白
  • 4篇型胶原
  • 4篇细胞
  • 3篇毒性
  • 3篇心肌炎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小鼠
  • 3篇小鼠心
  • 3篇小鼠心肌
  • 3篇纳米羟基磷灰...
  • 3篇柯萨奇
  • 3篇柯萨奇病毒
  • 3篇柯萨奇病毒B...
  • 3篇肌炎
  • 3篇功能性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心肌炎
  • 2篇蛋白酶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11篇杨敏
  • 7篇陈淳媛
  • 7篇蔡姿丽
  • 4篇成亮
  • 3篇赵颜忠
  • 3篇杨作成
  • 2篇孙跃女
  • 2篇朱晒红
  • 2篇李辉
  • 2篇王国慧
  • 2篇谭娟
  • 2篇殷萍
  • 1篇周科朝
  • 1篇朱军
  • 1篇黄林枫
  • 1篇陈柏林
  • 1篇张海斌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腹腔注射0.1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7 d、14 d、21 d、28 d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心肌MMP-9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MMP-9于7 d可见表达,14 d达高峰(P<0.05),各时间点MMP-9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于21 d表达上调,28 d表达最高(P<0.05),21 d和28 d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于28 d表达上调并高于对照组(P<0.05);MMP-9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2,P<0.05),与Ⅰ型胶原呈负相关(r=-0.791,P<0.05)。结论 VMC小鼠心肌MMP-9在早期即表达增高;MMP-9可能通过介导Ⅰ型胶原的降解代谢而参与VMC的病理过程,是导致VMC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杨敏陈淳媛蔡姿丽陈柏林成亮李辉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基质金属蛋白酶-9小鼠
功能性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细胞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选取自备的铽掺杂的精氨酸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arginine functionalized hydroxyapatite,HAP/Arg)纳米颗粒,研究该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血管内皮细胞对HAP/Arg纳米颗粒的内吞动力学和内吞入胞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作为研究模型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利用细胞流式仪及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不同浓度下细胞摄取后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铽掺杂的HAP/Arg纳米颗粒被HUVECs摄取后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而且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区域周围。HAP/Arg纳米颗粒的入胞过程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作用时间以4 h为宜,纳米颗粒的浓度以50 mg/L为最佳。精氨酸修饰的HAP纳米颗粒入胞量明显强于未经精氨酸修饰的HAP纳米颗粒。结论:HAP/Arg纳米颗粒进入HUVECs是一个主动转运的能量依赖的过程,以网格蛋白和小凹蛋白介导的内吞相结合的细胞跨膜转运机制,但以小凹蛋白介导内吞途径为主。
杨敏赵颜忠王国慧谭娟朱晒红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跨膜转运稀土掺杂
轻度铅中毒对儿童微量元素及骨龄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为探讨儿童轻度铅中毒对微量元素及骨龄的影响,采用钨舟原子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检测了33例轻度铅中毒患儿血铅及微量元素水平,用X摄片进行骨龄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轻度铅中毒患儿微量元素钙、铁、锌降低,骨龄发育落后,血铅含量与钙、铁、锌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轻度铅中毒使儿童骨龄落后,可能与微量元素间的失衡有关。
陈淳媛蔡姿丽杨敏成亮殷萍
关键词:铅中毒微量元素骨龄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骨桥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骨桥蛋白(OPN)及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探讨OPN在VM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取心肌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并计算病理积分及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RT-PCR检测Col I含量;RT-PCR及ELISA法检测OPN表达。结果:VMC组第7天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炎性改变明显,随后炎性病灶逐渐吸收,第28天病灶周围炎细胞几近消失,纤维化明显;VMC组各时间点心肌病理积分、OPN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以第7天最高,第14天开始下降,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第7,14天Col Ⅰ mRNA表达较弱,第21,28天表达增强,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CVF结果一致,且Col Ⅰ mRNA与CVF呈正相关。结论:VMC急性期即出现OPN表达增加,至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提示OPN可能参与VMC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并促进恢复期胶原表达。
蔡姿丽杨敏黄林枫成亮李辉陈淳媛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骨桥蛋白小鼠
川崎病患儿血铅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
2009年
为探讨铅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对36例川崎病患儿在起病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5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11例),以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钨舟原子化法检测全血铅水平。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川崎病患儿血铅分别为(63.66±26.47)μg/L和(40.64±12.52)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88±13.32)μg/L(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血铅又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提示铅在川崎病的发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川崎病患儿应及时检查铅含量,即使未达中毒剂量也应驱铅治疗。
陈淳媛杨敏蔡姿丽成亮殷萍
关键词:川崎病血铅冠状动脉
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表达的调控,探讨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的作用。方法:CVB3感染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模型。根据细胞毒力实验筛选10 nmol/L的雷帕霉素干预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TOR和eIF-4E m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结果:CVB3诱导心肌细胞变性,雷帕霉素可减轻其变性;CVB3使大鼠心肌细胞的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帕霉素可使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CVB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CVB3感染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提示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陈淳媛孙跃女杨作成蔡姿丽杨敏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心肌细胞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和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是导致青少年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的重要原因,且部分VMC有慢性化并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趋势。既往研究表明VMC患...
杨敏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基质金属蛋白酶-9
文献传递
功能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表征
2016年
以硝酸钙、磷酸氢二氨等为反应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纳米颗粒,对该HAP颗粒以及添加精氨酸(Arg)或掺杂少量稀土离子铽(Tb)/铕(Eu)对HAP颗粒的形貌修饰等进行研究,采用透视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制备样品的结晶性、粒度、分散性等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精氨酸表面修饰改变HAP纳米颗粒的表面Zeta电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AP的生长速率;少量稀土离子Eu/Tb掺杂并不影响HAP/Arg纳米颗粒产物的结构,均为单一的HAP物相,所合成产物的粒径也为纳米级。经稀土金属铽/铕掺杂的精氨酸表面修饰的HAP纳米颗粒可作为基因转染载体。
赵颜忠杨敏张海斌朱军周科朝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水热合成稀土掺杂
功能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铽离子掺杂的精氨酸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HAP/Arg),对HAP/Arg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内外研究,探讨其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选择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HAEC)以及人肿瘤细胞株(Hela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用酶标免疫检测仪检测其在0、25、50~200μg/m L HAP/Arg纳米颗粒影响下的细胞存活率,用LDH法检测其在不同浓度的HAP/Arg纳米颗粒影响下的细胞膜的结构完整性。选择健康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将其分为低剂量组(10μg/m L/20 g体重)、中剂量组(100μg/m L/20 g体重)、高剂量组(500μg/m L/20 g体重)及对照组,进行死亡计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特征。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将健康小鼠分为低剂量组(0.09 mg/(kg·d))、中剂量组(4.5 mg/(kg·d))、高剂量组(225 mg/(kg·d))及对照组,按照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标准判断其生殖毒性。结果表明:0、25、50~200μg/m L的HAP/Arg纳米颗粒在4、24、48、72 h不同时间下对所选择的HAEC细胞和Hela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细胞膜结构均无明显影响。在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和生殖毒性实验中,HAP/Arg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小白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病理切片也均未见主要脏器结构有炎症及损伤性变化。统计学分析表明,HAP/Arg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为下一步构建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的新型纳米基因转导系统打下基础。
赵颜忠杨敏王国慧谭娟朱晒红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基因载体生物安全性
柯萨奇病毒B3诱导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骨桥蛋白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fis,VM)是小儿常见获得性心脏疾病之一,系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近年来VM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V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毒可引起心肌细胞发生裂解性溶解、细胞凋亡。近来研究发现变异型柯萨奇病毒B3(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B3,CVB3)可通过其他受体进人心肌成纤维细胞,进入细胞后的CVB3毒力增加并使细胞呈持续感染状态,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新型细胞因子,研究发现OPN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在DCM患者中,OPN表达增高。
孙跃女陈淳媛杨作成裴竹英杨敏蔡姿丽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纤维细胞骨桥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