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义

作品数:8 被引量:1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石
  • 3篇中生代
  • 3篇锆石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学
  • 2篇岩石学
  • 2篇岩体锆石
  • 2篇沙滩
  • 2篇石英
  • 2篇石英二长岩
  • 2篇锆石SHRI...
  • 2篇锆石年龄
  • 2篇二长岩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动力学背景
  • 1篇断层
  • 1篇岩片
  • 1篇岩石化学
  • 1篇元古宙
  • 1篇同位素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张忠义
  • 6篇张达
  • 6篇吴淦国
  • 4篇臧文拴
  • 3篇宋彪
  • 3篇李进文
  • 3篇狄永军
  • 2篇张祥信
  • 1篇郭敬辉
  • 1篇王银宏
  • 1篇刘爱华
  • 1篇孙卫华
  • 1篇徐德斌
  • 1篇毛景文
  • 1篇王根厚
  • 1篇张军龙
  • 1篇张维杰
  • 1篇牛树银
  • 1篇胡华斌
  • 1篇张长厚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矿床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和沙滩脚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岩石学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法对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精确定年。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年龄为142.8±1.8Ma,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锆石年龄为151.8±2.6Ma,表明它们的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由于双扩散对流作用形成了带状岩浆房,因而总体上岩浆侵入的顺序为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即“反序”现象。
狄永军吴淦国张达宋彪臧文拴张忠义李进文
关键词:锆石SHRIMP沙滩岩石学石英二长岩锆石年龄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和沙滩脚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岩石学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狄永军吴淦国张达宋彪臧文拴张忠义李进文
关键词:沙滩岩石学石英二长岩SHRIMP锆石年龄
鲁西中生代盆地演化、迁移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形成背景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张忠义吴淦国郭敬辉张达
关键词:盆地演化构造环境中生代角度不整合
同构造沉积分析反演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燕山东段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
张长厚徐德斌张维杰Tim COPE王根厚孙卫华肖伟峰张忠义张军龙
关键词:逆冲断层平衡剖面
浅析安徽省新桥S-Fe矿田的成因被引量:13
2007年
为探讨新桥(S-Fe-Cu-Au)矿田的成因,笔者在近10年野外系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地质的系统分析研究和部分硫、铅同位素测试,认为新桥矿田的形成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即沉积成矿作用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沉积作用形成了菱铁矿矿体和胶黄铁矿矿石等,而岩浆作用是形成块状硫化物矿体的主要原因。硫化物矿体围绕岩体具有岩体→磁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自然金→黄铁矿和铅、锌矿的分布特征,原生金矿体具有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的地质特征。形成富的块状硫化物矿体的成矿流体可能为类似矿浆的富硫化物流体。
臧文拴吴淦国张达张祥信李进文刘爱华张忠义
关键词:地质学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块状硫化物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被引量:77
2008年
选取铜陵矿集区5个典型的中生代侵入岩体—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冬瓜山辉石二长岩、新桥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了(151.8±2.6)^(142.8±1.8)Ma的年龄值,对该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约束,表明晚侏罗世末是该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浆侵入的总体顺序为石英二长(斑)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不同岩性的侵入岩具不同的结晶年龄可能说明了铜陵地区侵入岩经历了深部岩浆的演化过程.这种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模型:T3末期,扬子与华北块体完成拼合,铜陵地区进入新的挤压造山运动期,即进入了太平洋动力学体系.J2-J3期间,随着Izanagi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该区受到的北西向挤压作用,形成北东向褶皱,并导致地壳增厚.在地壳下部形成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岩石,造成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发生底侵作用,并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这些岩浆经过不同的作用过程最终沿深大断裂上侵(J3-K1).测年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拆沉作用至少在晚侏罗世中晚期就已经开始,并造成岩石圈的急剧减薄,中上地壳发生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盖层间、基底与盖层间、中下地壳等大量的滑脱构造,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分层或拆离作用.老的岩浆成因继承核(747~823Ma范围内的3个一致年龄)的存在支持铜陵地区在新元古代存在明显的岩浆作用,同时说明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有较多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源岩的参与.
吴淦国张达狄永军臧文拴张祥信宋彪张忠义
关键词:侵入岩锆石SHRIMPU-PB年龄铜陵矿集区
鲁西中生代幔枝构造及其金矿化被引量:14
2004年
文章在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相互验证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论述了鲁西中生代地质特征和金矿床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 :鲁西地区中生代为典型的幔枝构造 ,它是华北地幔亚热柱的次级构造单元。鲁西幔枝构造由核部岩浆_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和上叠构造断陷_火山盆地 3个单元组成。在上叠构造断陷_火山盆地单元内 ,广泛分布幔源岩浆岩 ,包括中基性到碱性的侵入岩、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 ;同时 ,由于幔枝构造的上隆 ,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结合前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年龄数据 ,提出了鲁西中生代幔枝构造的活动经历了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高潮期。按照构造控矿的特征 。
胡华斌牛树银毛景文张忠义王银宏
关键词: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金矿化幔枝构造中生代
苏鲁高压-超高压带的结构、变形特征及形成背景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苏鲁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由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变质岩石组合的构造岩片堆叠而成 ,自北向南可分别为 9个构造岩片。这种复杂的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早期的变质变形作用控制 ,并被晚期构造作用改造。本文重点对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 ,自元古宙—中生代韧性改造事件可分为 4期。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两次高压 超高压变质事件存在的可能 ,而且其新元古代的构造事件可与全球Rodinian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相对比。
张忠义吴淦国宋明春张达
关键词:构造岩片超高压变质带元古宙超大陆变质变形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