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飞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一种茶叶挥发性精油在制备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挥发性精油在制备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是指防治或者治疗具有醌还原酶诱导效应的癌症的保健品或药品。茶叶挥发性精油是以茶叶为原料,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得...
- 陈忠正李斌张媛媛林晓蓉燕妮高雄李晓飞李晓玲
- 紫娟茶抗氧化、抗炎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特性研究
- 紫娟茶是从云南大叶群体品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Mast.)Kitamura]中单株选育的天然高花青素含量的特殊品种,其功能特性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紫娟茶为材料,采用沸水浸提、...
- 高雄陈忠正林晓蓉张媛媛李晓飞李斌
- 关键词:抗氧化抗炎抗肿瘤
- 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类抗氧化、抗炎及抗癌功能特性研究
- 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不同茶类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并因内含物组成不同赋予各茶类差异的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金观音青茶、云南大叶种红茶、云南大叶种黑茶为...
- 李晓飞
-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抗癌功能
- 文献传递
- 普洱茶挥发性组分的抗癌、抗炎功能特性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探究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抗癌、抗炎活性组分,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化学法和薄层层析法(TLC)提取、分离茶叶挥发性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挥发性组分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倍增的CD值和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NO抑制率的IC_50值评价、筛选抗癌、抗炎活性组分;选取抗癌、抗炎活性组分中的7种单体物质,通过抗癌、抗炎细胞模型确定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诱导QR活性较强的有初提组分、中性组分、TLC分离的F6和F6-2组分,其CD值分别为28.07、45.31、12.8、15.12μg/m L;抑制NO活性较强的为初提组分和中性组分,其IC_50值分别为51.68、73.32μg/m L;β-紫罗酮、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和1,2-二甲氧基苯在12.5~800.0μg/m L浓度范围内同时具有抗癌、抗炎活性;植酮、α-松油醇和叶绿醇在200~800μg/m L浓度范围内具有抗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具有抗癌、抗炎功能活性;β-紫罗酮、甲氧基苯类物质等是其功能活性组分。
- 韩莎莎高雄林晓蓉张媛媛王佐李晓飞陈忠正李斌
- 关键词:普洱茶挥发性组分抗癌抗炎
- 一种茶叶挥发性精油在制备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挥发性精油在制备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防癌保健品或抗癌药物是指防治或者治疗具有醌还原酶诱导效应的癌症的保健品或药品。茶叶挥发性精油是以茶叶为原料,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得...
- 陈忠正李斌张媛媛林晓蓉燕妮高雄李晓飞李晓玲
- 文献传递
-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不同茶类抗炎功能特性被引量:3
- 2017年
- 茶叶根据经典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茶类的抗炎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黑茶、金观音乌龙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为材料。采用硝普化钠法和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体外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发现,绿茶、白茶及黄茶对一氧化氮(NO)的清除能力较强,半抑制浓度(IC50)值在99.27~104.83μg/m L范围内;在六种茶类中,黄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NO产生的IC50值为398.13μg/m L,在浓度为500μg/m L时,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抑制率分别为69.25%、87.68%;黄茶可在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显著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清除NO的IC50值、抑制细胞产生NO的IC50值、TNF-α以及IL-6产生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六种茶类均具有抗炎活性,黄茶对促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抑制效果最佳,可通过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减少NO产生,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 李晓飞高雄林晓蓉张媛媛李斌陈忠正
- 关键词:RAW264.7细胞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