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1篇滴注
  • 1篇滴注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制...
  • 1篇血压
  • 1篇药物
  • 1篇抑制素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治疗晚期非小...
  • 1篇人血
  • 1篇人血管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王静
  • 2篇朱致惠
  • 2篇刘升明
  • 1篇张爱东
  • 1篇陈丽
  • 1篇徐宏贵
  • 1篇徐康年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1999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苯那普利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997年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了苯那普利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药物用量为10mg,每日1次,共6周。显效30例(78.94%),有效5例(13.15%),总有效率为92.1%。经6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了4.03kPa及2.45kPa(P<0.01)。其中26例治疗前后作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治疗后心脏负荷明显下降,左室肥厚减轻,舒张功能得以改善。表明苯那普利不但具有满意的降压效果,而且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张德林林徐宏贵王静张爱东朱致惠
关键词:高血压苯那普利舒张功能降压药物
不同剂量消心痛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AMI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消心痛(Isoket)20、40、60mg/d静脉间歇(每天间歇6~8h的无药期)或持续(24h持续)滴注5~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清酶学的改变及死亡率。结果:疗效与上述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间歇或持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为了预防硝酸酯类的耐药性及病人依赖性的发生,同时节省药费开支,以20~40mg/d且间歇静滴为宜。
朱致惠王静徐康年
关键词:心肌梗塞硝酸酯消心痛静脉滴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方案(NP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等数据平台,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NPE与长春瑞滨+顺铂方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文献信息及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采用Rev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合计1 806例晚期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PE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客观有效率(RR=1.76,95%CI:1.53~2.02,P<0.000 01)、临床受益率RR=1.21,95%CI:1.14~1.28,P<0.000 01)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下降程度(MD=7.65,95%CI:3.17~12.12,P=0.000 8)均高于NP方案;两方案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PE方案的心脏毒性发生风险高于NP方案(RR=2.52,95%CI:1.44~4.43,P=0.001)。结论与晚期NSCLC患者的NP治疗方案相比,NPE方案能提高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蔡秋燕王静曾桂星罗玉玲刘升明陈丽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ETA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与常规吸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灌洗与普通吸痰管常规吸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AP)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收集国内外关于纤支镜灌洗和常规吸痰管吸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偏倚及提取文献信息,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研究共8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纤支镜灌洗较常规吸痰在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效果会更优(RR=1.34,95%CI:1.24~1.44,P<0.00001),纤支镜灌洗后白细胞计数更低(MD=-3.03×109/L,95%CI:-3.76^-2.30,P<0.00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可提高更多(MD=11.72 mmHg,95%CI:4.00~19.43,P<0.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MD=-1.18 d,95%CI:-1.47^-0.89,P<0.00001)、咳嗽消失时间(MD=-2.72 d,95%CI:-3.31^-2.12,P<0.00001)、影像学肺部病灶吸收时间(MD=-2.94 d,95%CI:-3.73^-2.15,P<0.00001)和住院天数(MD=-3.43 d,95%CI:-4.22^-2.63,P<0.00001)均短于常规吸痰组,且不良反应易缓解,安全性高。结论与常规吸痰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应尽早采取纤支镜下肺泡灌洗,以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插管率和死亡率。
王静蔡秋燕曾桂星刘升明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入性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