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海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蛋白
  • 3篇再灌注
  • 3篇脑缺血
  • 3篇灌注
  • 2篇蛋白激酶
  • 2篇小鼠
  • 2篇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Γ
  • 1篇动脉阻断
  • 1篇信息通路
  • 1篇一家系报告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痉挛性...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致痫
  • 1篇中动脉
  • 1篇神经保护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7篇魏海萍
  • 3篇葛朝明
  • 2篇王欢
  • 2篇郭佳
  • 1篇蔡宏斌
  • 1篇袁薇
  • 1篇陈杰妮
  • 1篇田飞
  • 1篇李鑫
  • 1篇杨金升
  • 1篇武国德
  • 1篇栗静
  • 1篇刘珺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格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利格列汀(2.5、5和10 mg/kg)+I/R组,每组均为8只小鼠。不同剂量利格列汀组小鼠均在I/R前3周连续灌胃给药。采用小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1 h诱导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8)和及梗死体积(n=4);再灌注48 h处死小鼠,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磷酸化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n=4)。结果:与I/R组相比,利他列汀预处理组小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小鼠再灌注48 h后,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SH、PI3K、p-Akt和mTO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格列汀对I/R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发挥的作用。
赵波魏海萍
关键词:小鼠
薄胼胝体和“猞猁耳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一家系报告
2024年
报道1例MRI影像表现为典型薄胼胝体(thin corpus callosum,TCC)和“猞猁耳征(ears-of-the-lynx sign)”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astic paraplegia 11,SPG11)病例。患者为13岁男孩,主要表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伴双手书写不灵、学习能力下降1年;父母无血缘关系。患儿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变薄,双侧脑室前角旁白质T2、Flair轴位对称性高信号,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SPG11基因NM_025137:c.2073delT和c.257+5G>A两处杂合突变分别来自父母,先证者最终诊断为SPG11,并给予对症治疗。脑MRI影像表现TCC和“猞猁耳征”对诊断SPG11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有痉挛性截瘫表现的患者要考虑到SPG11的可能。
于宗泳武紫阳田霏霏栗静袁薇李鑫魏海萍武国德刘珺
艾芬地尔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n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艾芬地尔对戊四氮(PTZ)急性致痫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癫痫发生的机制及艾芬地尔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痫组(B组)、艾芬地尔干预组(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nNOS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nNOS水平较正常组各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nNOS在24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AOD值达到最高;艾芬地尔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下降,各时间点AOD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组织nNOS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NOS可能参与了戊四氮点燃癫痫的形成过程;艾芬地尔明显减少了nNOS阳性细胞的表达,有利于保护癫痫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功能。
陈杰妮杨金升魏海萍田飞
多个GEO芯片联合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内嗅皮层的关键基因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在内嗅皮层部位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探讨AD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从GEO数据库下载AD的内嗅皮层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中的sva包和limma包进行批次矫正,并筛选差异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插件进行GO (Gene Ontology)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分析关键基因。对于关键基因在脑组织不同部位及无症状AD与AD患者内嗅皮层表达的差异分析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发现,白细胞-细胞间黏附的正调控、细胞外基质组织、皮质类固醇反应、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与AD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差异分析筛选的17个基因中, VCAM1、CD44、FOS和SPARC在AD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这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内嗅皮层和海马显著高于中央后回、颞叶皮层、小脑、额叶皮层(P<0.05),且其在AD患者内嗅皮层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AD患者(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VCAM1、CD44、FOS和SPARC可能是AD在内嗅皮层部位发病的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可作为AD早期治疗的潜在靶点,并为阐明AD在内嗅皮层部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邵康梅张凡蔡宏斌魏海萍陈圆圆葛朝明
关键词:内嗅皮层生物信息学
迷走神经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自噬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14)和VNS组(n=14)。模型组和VNS组线栓法建立缺血1 h再灌注模型,VNS组于缺血0.5 h时行左侧VNS。再灌注24 h后,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Ⅱ/Ⅰ比值,并检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半影区Beclin-1、LC3-Ⅱ/Ⅰ、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01)。与模型组相比,VNS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 <0.001),Longa评分降低(P <0.05),缺血半影区Beclin-1水平和LC3-Ⅱ/Ⅰ比值显著上升(P <0.001),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 <0.001)。结论 VNS通过调节AMPK-Sirt1自噬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魏海萍郭佳王欢葛朝明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自噬信息通路
NOs、HI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一部分白黎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本试验探讨白黎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成年wis...
魏海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缺氧诱导因子-1Α白黎芦醇
文献传递
miR-338-3p通过负性调节cPKCγ表达减轻小鼠神经元缺血损伤
2020年
目的评估miR-338-3p对氧糖剥夺(OGD)/复糖复氧(R)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中动脉阻塞(MCAO)和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Western blot检测1 h MCAO/R 24、48和72 h小鼠脑梗死区周围皮质(n=5)和1 h OGD/R 0、6、12和24 h神经元(n=5)cPKCγ蛋白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检测cPKCγ及miR-338-3p mRNA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cPKCγ3′UTR与miR-338-3p结合位点;噻唑兰(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神经元(n=6)的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与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 h MCAO/R 24、48和72 h小鼠脑梗死区周围皮层和1 h OGD/R 0、6、12和24 h神经元中cPKCγ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上升(P<0.001);cPKCγ3′UTR存在1个miR-338-3p结合位点,miR-338-3p与cPKCγmRNA水平呈相反趋势;过表达miR-338-3p后1 h OGD/R 24 h神经元存活率下降(P<0.001),调亡率上升(P<0.001),caspase-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值增高(P<0.001),抑制miR-338-3p后1 h OGD/R 24 h神经元存活率上升(P<0.001),调亡率下降(P<0.001),caspase-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值降低(P<0.001)。结论miR-338-3p通过负性调节cPKCγ表达而使神经元存活率上升,凋亡率下降,减轻缺血神经元损伤。
魏海萍郭佳葛朝明邵康梅王浩泰卢妮王欢
关键词:蛋白激酶CΓ大脑中动脉阻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