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常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论2010年中国纪录片的文化美学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杂志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传播策略、受众定位及产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与梳理。本期"纪录时代"刊登了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和其学生莫常红以及中央新影集团总编室主任郑富权联合撰写的文章《论2010年中国纪录片的文化美学特征及其理论研究》。文章节选自《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关于纪录片文化/美学与理论研究的部分论述。
- 张同道莫常红郑富权
-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美学特征文化博士生导师
- 从数据类型角度探讨提升图书出版发行的新路径被引量:4
- 2016年
- 近年来,大数据带给社会多个行业和领域巨大影响,它被当做一种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无疑,数据的创建和运用,对图书出版行业的生产方式、业务流程、营销发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出版行业的数据类型及其特征,讨论了各种数据的优化提升,并在互联网语境下引入大数据,用新媒体思维探讨新路径,以促进出版发行的变革与发展。
- 莫常红
- 关键词:图书出版数据类型大数据
- 文献纪录片的历史维度被引量:1
- 2016年
- 文献纪录片是纪录片中的一个大类型,其指涉历史的功能及其与当下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本期"纪录时代"栏目刊发的莫常红的文章《文献纪录片的历史维度》,对文献纪录片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
- 莫常红
- 关键词:文献纪录片历史维度影像资料中国纪录片制作者影片
- 可视化重构:纪实影像进入历史的方式
- 2016年
- 在20世纪以前,抽象的文字承担着书写历史的主要任务。自1895年电影发明,记录历史就有了新的工具。胶片上活动的影像虽然只是二维的幻觉,却能够提供栩栩如生的历史的见证。这些非虚构的影像与历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开展对现实的记录,且有意无意地成为历史的素材,或者成为历史本身;一为在原有的影像基础之上实施对历史的当代阐释,作为人的历史意识的产物,这种阐释透视主义地汇入"层累的历史"(顾颉刚语)。
- 莫常红
- 关键词:历史意识影像可视化透视主义
- 原罪与赎罪——纪录片拍摄中的伦理道德被引量:4
- 2013年
- 纪录片拍摄中,伦理道德问题永远是拍摄者的一个心结,只有妥善地解决这个令人纠结的难题,拍摄者才能和被拍摄者和谐相处。本论文通过一些纪录片人的拍摄经验与困境,从纪录片的"原罪"出发,浅议纪录片拍摄中的窃取与伤害,并倡导对拍摄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尊重,进而考察了很多纪录片人诉诸的良知与人性。
- 莫常红
- 关键词:纪录片伦理道德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