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养分
  • 2篇生物炭
  • 2篇生物质炭
  • 2篇土壤养分
  • 2篇茶园
  • 1篇豆象
  • 1篇烟草
  • 1篇氧化亚氮
  • 1篇有效态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玉米增产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增产
  • 1篇增温
  • 1篇施肥
  • 1篇施用

机构

  • 8篇贵州大学

作者

  • 8篇杨丽
  • 5篇刘元生
  • 3篇陈祖拥
  • 2篇舒英格
  • 2篇卜通达
  • 2篇刘方
  • 1篇戴仁怀
  • 1篇何腾兵
  • 1篇姚洁
  • 1篇杨应学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南方农业
  • 1篇茶叶学报
  • 1篇有机化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贵州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养分变化特征
2024年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使得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制约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茶叶主产区17个乡镇21个茶园土壤剖面及相邻林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茶园土壤剖面酸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土壤平均pH为4.28、4.44、4.63,土壤酸化明显,呈现出强酸性至极强酸性的特征;其中,0~20 cm土层土壤酸化最为严重,其土壤pH<4.5的样品比例高达71.4%,比相邻林地高出23.8%。茶园土壤养分自表层向下逐步降低;与林地比较,表层茶园土壤有机质下降,而全氮、碱解氮明显增加;当pH<4.5后,除有效铁外,表层土壤其他养分均易流失。与林地比较,茶园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含量增加,在0~20 cm土层中含量较高,分别达10.25、9.44、0.81 cmol/kg;而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镁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园土壤pH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pH低于5.2时,尤其是低于4.5后,土壤pH主要受到交换性酸的影响;而高于5.2后,pH主要受到盐基饱和度的影响,且主要取决于钙镁离子含量的高低。
谢珊陈祖拥陈祖拥舒英格刘方刘元生杨丽
关键词:茶园土壤PH土壤肥力
烟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对策被引量:4
2016年
烟草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相对简单,用途较为多方向,是我国基础性经济作物之一。通过研究烟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来进一步发展烟草种植产业。
杨应学杨丽
关键词:烟草
贵州茶园主产区不同母质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差异特征
2023年
为了探究不同母质茶园土壤Fe、Mn、Cu、Zn的含量特征,本研究以贵州省多个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老风化壳、砂页岩和石英砂岩三种母质发育来的茶园土壤,并分析土壤中Fe、Mn、Cu、Zn的全量以及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剖面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全量Fe、Cu和Zn含量均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三种母质发育来的土壤上,全量铁、铜和锌平均含量表现为老风化壳 > 砂页岩 > 石英砂岩。全量Mn含量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三种母质发育来的土壤上平均表现为砂页岩 > 老风化壳 > 石英砂岩。不同母质发育来的土壤上,有效Fe平均含量差异不大;有效Mn平均含量为砂页岩 > 老风化壳 > 石英砂岩;有效Cu平均含量为砂页岩大于老风化壳和石英砂岩;有效Zn平均含量为砂页岩和石英砂岩大于老风化壳。土壤中有效态Fe、Mn、Cu、Zn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在土壤中含量较为丰富。
龙天雨杨丽谢珊樊洪任红军刘元生
关键词:母质茶园土壤全量有效态
不同类型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在盆栽条件下通过对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三种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施用不同数量的生物质炭及适量的肥料,探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上生物质炭配合复合肥施用后,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上玉米的产量提高了20.7%~61.2%;而生物质炭配合有机肥施用后玉米的产量则提高了21.0%~94.8%。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上生物质炭附着营养液施用也能显著地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0.4%~81.0%。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合施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与有机肥配施。
杨丽刘元生卜通达陈祖拥
关键词:黄壤玉米生物质炭施肥
不同寄主对菜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究不同寄主对菜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文选用7种豆类饲喂菜豆象,观察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等。结果表明菜豆象在7种豆类上均能产卵,但不同豆类上卵孵化率存在差异。其中菜豆上卵孵化率最高为65.65%,红豆上最低为59.56%。幼虫仅在白芸豆、菜豆、饭豆、红豆和绿豆上蛀入危害,以菜豆上菜豆象的世代存活率最高为61.22%,绿豆上最低为46.15%。菜豆上菜豆象全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45.83 d,单雌产卵量较大为52.90粒,净增殖率值和内禀增长率值均较大分别为45.84和0.08,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菜豆生殖力生命表参数优于绿豆和红豆,白芸豆和饭豆与其相类似。说明菜豆象在这3种豆类上发育较快,繁殖力较强,存活率较高。菜豆象在黄豆和黑豆上并未见其完成生活史,初步推断在这2种豆类上菜豆象无法正常发育生存。
姚洁戴仁怀杨丽
关键词:菜豆象寄主发育繁殖
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养分及茶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对贵州中部山区茶园土壤进行生物质炭施用及覆盖的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对植茶土壤水分、养分、微量元素的影响及春茶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对照(未施用炭)、炭全部覆盖、炭全部施用、1/2炭覆盖加1/2炭施用4个处理,测定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土壤常规理化性质和有效铁、锰、铜、锌,且定期测定土壤体积含水率。结果表明: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后,在春季和夏季降雨及干旱时段,植茶土壤含水率均显著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炭全部覆盖>1/2炭覆盖+1/2炭施用>炭全部施用。施用生物质炭降低土壤酸度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生物质炭全部施入土壤后较对照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3.61%、172.04%和48.23%。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增加土壤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利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或把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均能显著地增加茶树春梢的叶面积,利于提高春茶产量。
杨丽卜通达刘元生刘方舒英格陈祖拥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水分土壤养分茶树生长
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养分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
2022年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5的;与CK相比,S10、S5和B5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速效钾质量分数;秸秆和生物炭覆盖均提高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BS5的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和S10的;与CK相比,B5的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3.39%,而BS5的CH_(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21.50%;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均有降低N_(2)O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其中秸秆或生物炭单独覆盖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即土壤由N_(2)O排放源转为汇,S10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的,两者混合覆盖土壤虽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仍为N_(2)O的排放源;所有处理均具有潜在温室效应,随秸秆或生物炭覆盖量增加全球增温潜势(GWP)呈下降趋势,以BS5的GWP最高,显著高于CK和S10的。可见,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导致的潜在温室效应最为明显,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在实践中应根据生产实际对秸秆的利用方式及使用量进行选择。
杨世梅何腾兵杨丽杨丽张涛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炭氧化亚氮土壤养分
刺梨果渣生物炭对白菜产量及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4年
为探明刺梨果渣生物炭对白菜产量及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实现刺梨果渣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置5个生物炭施用量:0%(CK)、1%(T1)、3%(T2)、5%(T3)和7%(T4),研究刺梨果渣生物炭施用对白菜产量及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及品质,在5%生物炭施用量时效果最佳,白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71.51%、40.14%、33.65%、38.08%、9.03%、28.85%和35.38%;②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在5%生物炭施用量时效果较好,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41.06%、134.84%、157.48%、140.79%、341.75%和627.13%,有效Fe、Mn、Cu、Zn含量和交换性Ca、Mg含量较CK分别提高37.68%、61.69%、400.00%、4 648.84%、617.17%和351.42%;③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分别较CK处理提高的范围为51.43%~362.86%、90.63%~134.14%、21.40%~85.12%和82.92%~218.43%;④冗余分析表明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后,土壤有效钾、交换性钙、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锌等是白菜产量及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及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将刺梨果渣制备成生物炭可以为刺梨果渣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樊洪谢珊龙天雨杨丽段淳刘元生宋理洪陈祖拥
关键词:白菜土壤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