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增殖
  • 3篇腺癌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胰瘘
  • 2篇乳腺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周期
  • 2篇胃癌

机构

  • 16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6篇李少华
  • 7篇贾振飞
  • 7篇王嘉毅
  • 6篇王现兵
  • 1篇陈建民
  • 1篇王殿琛
  • 1篇陈亚柯
  • 1篇张彩凤
  • 1篇周慧聪
  • 1篇李鑫
  • 1篇郭晓鹤
  • 1篇董良鹏
  • 1篇王加一
  • 1篇孙广增
  • 1篇张利利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和不同时间段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存活率为95.00%、12个月的存活率为90.00%、24个月的存活率为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6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和延长存活期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李少华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平,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E、Cor、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VAS评分、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但需延长手术时间。
贾振飞李少华王嘉毅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内外胆管结石应激指标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1.11%),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李少华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疗效
单层与双层胰管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单层与双层胰管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行PD的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中,观察组采用单层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照组采用双层胰管空肠吻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术后胰瘘患者的性别、胰管直径、胰腺质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瘘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胃排空障碍、胆瘘、腹腔感染、肺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胰瘘患者的性别、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层胰管空肠吻合用于PD优于双层胰管空肠吻合,可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PSQI评分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
李少华贾振飞陈广野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胰管空肠吻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
自固定补片Sublay 修补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探讨自固定补片Sublay修补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效果。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应用自固定补片行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修补24例,随访内容包括异物感、慢性疼痛、切口疝、生活质量及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显示,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面积为(27±10)cm2,手术时间为(148±61)min。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或血清肿发生。随访时间(28±16)个月,完成随访22例,无肿瘤复发、慢性疼痛及切口疝发生,3例有异物感。结果表明,自固定补片对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行Sublay修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王殿琛屈攀李少华陈建民陈亚柯张轶
关键词:腹壁肿瘤补片腹壁缺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断流术对肝功、HGF、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探讨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月—2017年9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7例,给予脾切断流术治疗,检测手术前后肝功、HGF、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显示,术后1周、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高于术前(P <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明显低于术前(P <0.0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前白蛋白(PA)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1周、2周HGF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TGF-β1明显低于术前(P <0.05);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血清透明质酸(HA)、Ⅵ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明显低于术前(P <0.05)。结果表明,脾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改善肝储备功能,提高HGF水平,降低TGF-β1和肝纤维化指标。
王现兵王嘉毅孙广增李少华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细胞生长因子
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切口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切口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切口疝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参照组开展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研究组开展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康复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动脉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参照组的19.05%(P<0.05)。术后1 d,研究组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参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 d,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切口疝可改善患者的手术及康复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
马成云王嘉毅李少华秦兴昌
关键词:切口疝炎性因子血气指标
circ_0001982靶向miR-578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0001982(circ_0001982)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RT-qPCR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irc_0001982和miR-578表达水平。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NC组、si-NC组、si-circ_0001982组、pc DNA-circ_0001982组、miR-578组和pc DNA-circ_0001982+miR-578组。RT-qPCR检测circ_0001982和miR-578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p2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_0001982和miR-578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中circ_0001982表达水平升高,miR-578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MCF-7细胞circ_0001982可降低细胞活性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Cyclin D1、LC3-Ⅰ蛋白表达,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促进p21、LC3-Ⅱ蛋白表达。circ_0001982具有靶向调控miR-578作用。结论:敲低circ_0001982可能通过上调miR-578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增殖及阻滞细胞周期。
杜全顺李少华马成云贾振飞王现兵王嘉毅
关键词:乳腺肿瘤自噬增殖细胞周期
lncRNA SCAMP1靶向miR-197-3p对肝癌SNU-4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lncRNA SCAMP1靶向miR-197-3p对肝癌SNU-4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方法测定肝癌组织及细胞内SCAMP1表达变化。肝癌SNU-449细胞分成Control组、si-NC组(转染siRNA control)、si-SCAMP1组(转染SCAMP1 siRNA)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各组细胞克隆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线靶基因软件预测SCAMP1的靶基因可能是miR-197-3p,经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两者之间的靶向关系。在肝癌SNU-449细胞中分别把SCAMP1 siRNA、miR-197-3p inhibitor共转染,利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组织中SCAMP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肝癌细胞内SCAM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si-NC组比较,si-SCAMP1组肝癌SNU-449细胞增殖、克隆、侵袭、迁移能力均降低,细胞中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SCAMP1靶向促进miR-197-3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7-3p inhibitor能够逆转SCAMP1 siRNA对肝癌SNU-449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SCAMP1靶向促进miR-197-3p降低肝癌SNU-449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能力。
杜全顺李少华马成云贾振飞王现兵王嘉毅
关键词:肝肿瘤增殖
涤纶垫片加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初步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将涤纶垫片用于加强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从而预防术后胰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的8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62.21±9.75)岁。根据是否在胰肠吻合中使用涤纶垫片将患者分为试验组( n=40)与对照组( n=42),对两组的围术期数据进行比较,并利用Logistic分析影响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在胆瘘、肠瘘、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术后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术后胰瘘发生率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5.2%(1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胰腺质地较软( OR=16.595,95% CI:1.891~145.657)是发生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涤纶垫片的改良胰肠吻合方式( OR=0.332,95% CI:0.114~0.969)可降低发生术后胰瘘的风险。 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涤纶垫片加强胰肠吻合能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李鑫王嘉毅李少华朱瑞利贾振飞马成云王现兵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